三迁之教的成语故事


三迁之教

拼音sān qiān zhī jiào

基本解释汉 刘向《列女传》载: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,起初住在公墓附近,孟子就模仿哭丧;后迁居集市,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;孟母迁居学堂附近,孟子从此学习礼节,要求上学。后人用“孟母三迁”、“三迁之教”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。

出处汉·刘向《列女传》载: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,起初住在公墓附近,孟子就模仿哭丧;后迁居集市,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;孟母迁居学堂附近,孟子从此学习礼节,要求上学。


三迁之教的典故

战国时期,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,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,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,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,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,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,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三迁之教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只争朝夕 毛泽东《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》:“多少事,从来急;天地转,光阴迫。一万年太久,只争朝夕。”
古往今来 晋 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古往今来,邈矣悠哉。”
不苟言笑 西汉 戴圣《礼记 曲礼上》:“不登高,不临深,不苟訾,不苟笑。”
往返徒劳 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五十六回:“大夫今日见谕,公则公言之,私则私言之,不必效舌剑唇枪,徒劳往返耳。”
意兴盎然 李健吾《雨中登泰山》:“一路行来,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,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。”
黑云压城城欲摧 唐 李贺《歌诗集 卷一 雁门太守行》诗:“黑云压城城欲摧,甲光向日金鳞开。”
墙倒众人推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罢了!好奶奶们,‘墙倒众人推’,那赵姨娘原有些颠倒。”
自始至终 《宋书 谢灵运传》:“以晋氏一代,自始至终,竟无一家之史,令灵运撰《晋书》,粗立条流,书竟不就。”
堂堂正正 先秦 孙武《孙子 军争》:“无邀正正之旗,勿击堂堂之陈,此治变者也。”
重男轻女 曲波《林海雪原》:“说的白茹含羞带乐的一撅嘴,‘什么黄毛丫头,重男轻女的思想。’”
仇人相见,分外眼明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六十八回:“燕青牵了那匹千里龙驹,径到大寨。宋江看了大喜,仇人相见,分外眼明。”
草间求活 《晋书 周顗传》:“吾备位大臣,朝廷丧败,宁可复草间求活,外投胡越邪!”
火伞高张 唐·韩愈《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》诗:“光华闪壁见神鬼,赫赫炎官张火伞。”
计无由出 《异苑》:“苻坚为慕容冲所袭,坚驰騧马,堕而落涧,追兵几及,计无由出。”
旗靡辙乱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”
忘年之契 唐 颜真卿《孙逖文集序》:“十五时,相国齐公崔日用试《土火炉赋》,公雅思遒丽,援翰立成,齐公骇之,约忘年之契。”
去故就新 《史记 律书》:“三月也,律中姑洗。”张守节正义:“《白虎通》云:‘沽者,故也。洗者,鲜也。’言万物去故就新,莫不鲜明也。”
首尾乖互 《宋书·徐湛之传》:“赍传之信,无有主名,所征之人,又已死没,首尾乖互,自为矛盾。”
卖官卖爵 清 王汝润《馥芬居日记》:“本朝卖官卖爵,竟无一人可靠。”
井臼躬操 西汉·刘向《列女传·周南妻传》:“家贫亲老,不择官而仕,亲操井臼。”
家徒壁立 《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文君夜亡奔相如,相如乃与驰归成都,家居徒四壁立。”
邪不犯正 唐·刘束《隋唐嘉话》中卷:“臣闻邪不犯正,若使咒臣,必不得行。”
指敌忘身 战国·尉缭《尉缭子·兵教下》:“兵有五致:为将忘家,逾垠忘亲,指敌忘身,必死则生,急胜为下。”
析珪胙土 清钮琇《觚剩 圆圆》:“今我王析珪胙土,威镇南天,正宜续鸾戚里,谐凤侯门。”
穷妙极巧 汉·马融《长笛赋》:“穷妙极巧,旷以日月,然后成器,其音如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