赭衣满道的成语故事

拼音zhě yī mǎn dào
基本解释赭衣:赤褐色衣服,古代囚犯。穿囚服的人挤满了道路。形容罪犯很多。
出处《隋书、酷吏传序》:“昔秦任狱吏,赭衣满道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赭衣满道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赭衣满道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米盐博辩 | 《韩非子 说难》:“米盐博辩 ,则以为多而交之。” |
过犹不及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先进》:“子贡问:‘师与商也孰贤?’子曰:‘师也过,商也不及。’曰:‘然则师愈与?’子曰:‘过犹不及。’” |
直上直下 | 《朱子全书》卷四:“凡事都分做两边,是底放一边,非底放一边。是底是天理,非底是人欲。是即守而勿失,非即去而不留:此治一身之法也。治一家则分别一家之是非,治一邑则分别一邑之邪正,推而一州一路以至天下,莫不皆然:此直上直下之道。” |
江天一色 | 唐·张若虚《春江花月夜》:“江天一色无纤尘,皎皎空中孤月轮。” |
举无遗策 | 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“万举而无遗策矣。” |
莫逆之交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大宗师》:“三人相视而笑,莫逆于心,遂相与为友。” |
知人善任 | 汉 班彪《王命论》:“四曰宽明而仁恕,五曰知人善任使。” |
一迎一合 | 元·无名氏《盆儿鬼》第二折:“也是你不合去杀人处,一迎一合。” |
日月丽天 | 《易·离》:“日月丽乎天,百谷草木丽乎土。” |
角立杰出 | |
视死犹归 |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弭讼》:“夫不伏之人,视死犹归,血刃之祸,于是将起。” |
目不交睫 | 汉 荀悦《汉纪 文帝纪上》:“陛下在代时,太后尝病三年,陛下目不交睫,睡不解衣冠。” |
朱弦玉磬 | 唐·刘禹锡《令狐相公见示杨少尹赠答兼命继声》诗:“两首新诗百字余,朱弦玉磬韵难如。” |
逆阪走丸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皇甫嵩传》:“若欲辅难佐之朝,雕朽败之木,是犹逆坂走丸,迎风纵槕,岂云易哉!” |
共枝别干 |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52回:“他们所注之书,或所见不同,各有所取;或师资相传,共枝别干。” |
殊路同归 | 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利议》:“诸生对册,殊路同归。指在于崇礼义,退财利,复往古之道,匡当世之失。” |
虚推古人 | 南朝·齐·祖冲之《辩戴法兴难新历》:“此臣以俯信偏识,不虚推古人者也。” |
如雷灌耳 | 《三国志平话》卷中:“‘吾乃燕人张翼德,谁敢共吾决死?’叫声如雷灌耳,桥梁皆断。” |
泪眼汪汪 | 《新编五代史评话 梁史》卷上:“黄巢听得凭地说,不觉泪眼汪汪。” |
鹤乘轩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》:“卫懿公好鹤,鹤有乘轩者。” |
埋没人才 |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34回:“如此佳人,当日把他误作男装,若非孤家看出,岂非埋没人才。” |
人模人样 | 元·石君宝《秋胡戏妻》第三折:“怎人模人样,做出这等不君子待何如?” |
心存目想 | 唐·白居易《白蘋洲五亭记》:“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。予按图握笔,心存目想,覼缕梗概,十不得其二三。” |
目无王法 | 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3回:“关系朝廷体统,他如何敢拿了去,要起赎身的价银来,目无王法已极。” |
云愁雨恨 | 宋·柳永《安公子》词:“惟有床前残泪烛,啼红相伴。暗惹起、云愁雨恨情何限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