求之不得的成语故事


求之不得

拼音qiú zhī bù dé

基本解释原指十分想往追求可是得不到。现多用来突出渴求想往的感情。

出处《诗经 周南 关雎》:“窈窕淑女,寤寐求之;求之不得,寤寐思服。”


求之不得的典故

很久以前在黄河边上有个采荇菜的漂亮姑娘,苗条的身材实在迷人,她引起了一个与她年龄相仿的男子的注意,顿时爱上了她,在梦中都想念她。由于两家不允许往来,就更加思念。有诗为证:“求之不得,寤寐思服,悠哉悠哉,辗转反侧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求之不得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持之以恒 宋 楼钥《攻愧集 雷两应诏封事》:“凡应天下之事,一切行之以诚,持之以久。”
目光如炬 《南史 檀道济传》:“道济见收,愤怒气盛,目光如炬,俄尔间引饮一斛。”
兼程并进 《三国志·贾逵传》:“乃兼道进军,多设旗鼓为疑兵。”
长话短说 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三十六回:“长话短说,你与谭学生是同盟兄弟,他赢了俺一百多银子。
敢怒而不敢言 唐 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使天下之人,不敢言而敢怒。”
背井离乡 元 马致远《汉宫秋》第三折:“背井离乡,卧雪眠霜。”
颠倒阴阳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二回:“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,代天宣化,岂肯颠倒阴阳,强人所难?”
鸡虫得失 唐 杜甫《缚鸡行》诗:“小奴缚鸡向市卖,鸡被缚急相喧争。家中厌鸡食虫蚁,不知鸡卖还遭烹。虫鸡于人何厚薄,吾叱奴人解其缚。鸡虫得失无了时,注目寒江倚山阁。”
心浮气躁 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中册:“自己没有应付不了的人,也很少心浮气躁过,此刻是怎么回事?”
视如敝屣 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。”
气数已衰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回:“汉东都洛阳,二百余年,气数已衰。”
竹清松瘦 宋·辛弃疾《感皇恩·为范倅寿》词:“酒如春色好,春色年年如旧,青春元不老,君知否?席上看君,竹清松瘦,待与青春斗长久。”
鉴机识变 《晋书 皇甫真载记》:“燕朝无纲纪,实可图之,鉴机识变,唯皇甫真耳。”
声华行实 唐·韩愈《举荐张藉状》:“声华行实,光映儒林。”
大辩若讷 《老子》第四十五章:“大真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”
兼权熟计 《荀子·不苟》:“见其可利也,则必前后虑其可害也者;而兼权之,熟计之,然后定其欲恶取舍。”
集矢之的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襄公二年》:“郑成公疾,子驷请息肩于晋。公曰:‘楚君以郑敌,亲集矢于其目。”
靡靡之乐 《韩非子·十过》:“此师延之所作,与纣为靡靡之乐也……先此声者,其国必削。”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,北里之舞,靡靡之乐。”
劚玉如泥 南朝·梁·陶弘景《古今刀剑录》:“董卓少时耕野,得一刀,无文字,四面隐起作山云文,劚玉如泥。”
抛珠滚玉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4回:“抛珠滚玉只偷潸,镇日无心镇日闲;枕上袖边难拂拭,任他点点与斑斑。”
投梭之拒 唐·元稹《莺莺传》:“君子有援琴之挑,鄙人无投梭之拒。”
优游自如 明·彭时《彭文宪笔记》:“然职清务简,优游自如,世谓之玉堂仙。”
十眠九坐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初时父子坐店甚好,后因十老得了腰痛的病,十眠九坐,劳碌不得,另招个伙计,叫做邢权,在店相帮。”
不知春秋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朝菌不知晦朔,蟪蛄不知春秋,此小年也。”
张皇失错 元·杨景贤《西游记·三官逢盗》:“你看他胁肩谄笑,趋前退后,张皇失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