丢盔抛甲的成语故事

拼音diū kuī pāo jiǎ
基本解释见“丢盔卸甲”。
出处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弃甲曳兵而走,或百步而后止,或五十步而后止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丢盔抛甲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丢盔抛甲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刀刀见血 | 古立高《隆冬》:“口尖舌利,刀刀见血,把人们的火都拱起来了。” |
改朝换代 | 毛泽东《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》:“总是在革命中和革命后被地主和贵族利用了去,当作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。” |
嫉贪如仇 | 清·周亮工《书影》第九卷:“吴南溪方伯生平洁介,嫉贪如仇。” |
畸流逸客 | 清 厉鹗《〈吴礼部诗话〉跋》:“[明 胡无瑞]尝跋此册及《敬乡录》云:‘遍举郡邑,凡有闻者,缉其制作履历,粲若指掌,下逮畸流逸客,片语只词,亦博采旁证。’” |
赤壁鏖兵 | 元·无名氏《两军师隔江斗智》第一折:“叵耐刘备那厮,暗地夺取荆州,想他赤壁鏖战,全仗我东吴力气。” |
利令志惛 | 《镜花缘》第九二回:“及至利到跟前,就把‘害’字忘了,所谓‘利令志惛’能不浩叹!” |
口如悬河 | 唐·韩愈《石鼓歌》:“安能以此上论列,愿借辩口如悬河。”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十七卷:“德称口如悬河,宾主颇也得合。” |
患至呼天 | 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二:“患至而后呼天,不亦晚乎!” |
不懂人事 | 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54回:“他是久膺疆寄的正神,反说不懂人事。” |
乐而忘返 | 《晋书 符坚载记上》:“坚尝如邺,狩于西山,旬余,乐而忘返。” |
百舌之声 |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说山训》:“人有多言者,犹百舌之声;人有少言者,犹不脂之户也。” |
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 | 宋 姜夔《白石道人诗话》:“波澜开阖,如在江湖中,一波未平,一波又作。” |
朽竹篙舟 | 宋·周密《癸辛杂识前集·笔墨》:“元晖谓笔不可意者如朽竹篙舟、曲箸哺物,此最善喻。” |
粉墙朱户 | 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汉史》:“知远将身奔入那庄门,只见粉墙朱户,画阁琼楼。” |
东道之谊 | 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28回:“蚌师今天以东道主人尽东道之谊,所用又系全东家的同族,真可算是大义灭亲。” |
千秋之后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》:“千秋之后,传梁王。” |
累教不改 | |
行流散徙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天运》:“行流散徙,不主常声。” |
改朝换姓 | 孙中山《民权主义》第一讲:“中国历代改朝换姓的时侯,兵权大的就争王争侯。” |
风宿水餐 | 明·邵璨《香囊记·题诗》:“烟波万里谁为伴,忘机数点白鸥闲,东西没牵绊,风宿水餐。” |
瞻顾前后 | 鲁迅《坟·摩罗诗力说》:“故其平生,如狂涛,如厉风,举一切伪饰陋习,悉与荡涤,瞻顾前后,素所不知。” |
计功受赏 | 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是故忠臣事君也,计功而受赏,不为苟得;积力而受官,不贪爵禄。其所能者,受之勿辞也。”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》:“其南部斩首获生,计功受赏如常科。” |
山殽野湋 | |
提剑汗马 | 《周书·宇文贵传》:“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,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!” |
兴文匽武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清和六合,制数以五。海内安宁,兴文匽武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