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声无臭的成语故事


无声无臭

拼音wú shēng wú xiù

基本解释臭:气味。没有声音;没有气味。比喻没有名声;不被人知道。

出处《诗经 大雅 文王》:“上天之载,无声无臭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无声无臭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无声无臭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以紫乱朱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阳货》:“子曰:‘恶紫之夺朱也,恶郑声之乱雅乐也,恶利口之覆邦家者。’”
水底捞针 元·吴昌龄《二郎收猪八戒》第三折:“俊儿夫似海内寻针,姻缘事在天数临,无缘分怎的消任?直耽搁到如今。”
杯蛇鬼车 《水浒传》第九五回:“况我兵惊恐,凡杯蛇鬼车,风兵草甲,无往非撼志之物。”
一条线儿拴两蚂蚱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回:“因为咱们俩是一条线儿拴两蚂蚱,飞不了我,蹦不了你的。”
臭名昭着
梯山航海 《宋书 明帝纪》:“日月所照,梯山航海;风雨所均,削衽袭带。”
惺惺作态 司马文森《风雨桐江》第四章:“老鬼心里明白,却仍惺惺作态。”
室迩人远 《诗经 郑风 东门之潬》:“其室则迩,其人甚远。”
鹏霄万里 南唐·李中《献张拾遗》诗:“献替频陈忠誉播,鹏霄万里展雄飞。”
二惠竞爽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三年》:“二惠竞爽犹可,又弱一个焉,姜其危哉。”
地角天涯 南朝 陈 徐陵《答族人梁东海太守长孺书》:“燕南赵北,地角天涯,言接未由。”
惊世震俗 宋·王安石《余姚县海塘记》:“今世吏者,其愚也固不知所为,而其所谓能者,务出奇为声威,以惊世震俗。”
鸡犬不留 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第六回:“探马报说沿江上下全是元兵,江阴已经失守,常州已经被屠,常州城内鸡犬不留,知常州府事家铉翁不知去向。”
执文害意 宋·苏轼《应诏论四事状》:“推考其故,盖提举盐事司执文害意,谓非贫乏不在此数。”
瓦玉集糅
枉费心计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6回:“如今枉费心计,挣了一辈子的强,偏偏儿的落在人后头了。”
得人钱财,与人消灾 明·伏雌教主《醋葫芦》第14回:“惟小子弄惯了这管笔头,才知里边缘故,叫做得人钱财,与人消灾,只顾骗准,值些甚么?”
野蔌山肴 宋·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:“山肴野蔌,杂然而前陈者,太守宴也。”
郑卫之声 汉·刘向《新序·杂事》:“寡人今日听郑卫之声,呕吟感伤,扬激楚之遗风。”
力不从愿 《晋书·刘琨传》:“徒怀愤踊,力不从愿,惭怖征营,痛心疾首。”
见棱见角
玉碎珠沉 《再生缘》第29回:“若非奎璧生谋意,怎么得,玉碎珠沉一旦间。”
坏裳为裤 《南史 刘穆之传》载,刘裕召刘穆之为主簿(军吏),穆之“坏布裳为裤”,往见刘裕。
炳烛之明 汉·刘向《说苑·建本》:“少而好学,如日出之阳;壮而好学,如日中之光;老而好学,如炳烛之明。”
堆垛死尸 宋·许凯《彦周诗话》:“凡作诗若正尔填塞,谓之‘点鬼簿’,亦谓之‘堆垛死尸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