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舆并席的成语故事

拼音lián yú bìng xí
基本解释见“连舆接席”。
出处宋·苏籀《答曹机宜启》:“连舆并席,琢磨益友之陪;会弁挥犀,磊落德星之聚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连舆并席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连舆并席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大江东去 | 宋·苏轼《赤壁怀古》: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” |
书呆子 |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40回:“老夫素日常听人说,读书人每每读到后来入了魔境,要变成‘书呆子’。” |
牛鬼蛇神 | 唐 杜牧《李贺诗序》:“牛鬼蛇神,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。” |
二龙戏珠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三回:“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,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。” |
通情达理 | 清 天花才子《后西游记》:“还是这位师兄通情达理,请坐奉茶。” |
琴棋书画 | 宋 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五:“唐高测,彭州人。聪明博识,文翰纵横。至于天文历数,琴棋书画,长笛胡琴,率梁朝朱异之流。” |
国家大事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贾复传》:“是时列侯唯高密、固始、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,恩遇甚厚。” |
问心无愧 | 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一》:“君无须问此,只问己心。问心无愧,即阴律所谓善。” |
不遑宁息 | 《三国志 吴书 韦曜传》:“故勉精历操,晨兴夜寐不遑宁息,经之以岁月,累之以日力。” |
兼葭倚玉 | |
依门卖笑 | |
宁为太平狗,莫作离乱人 | 元·施君美《幽闺记·偷儿挡路》:“宁为太平狗,莫作离乱人。” |
豪干暴取 | 明·何景明《内篇》:“治储之事,散有聚无,士需将征,豪干暴取,凶不改敛,贫不减费,权利而府怨是难之也。” |
妙绝时人 | 三国 魏 曹丕《与吴质书》:“公幹有逸气,但未遒耳,其五言诗之善者,妙绝时人。” |
世风日下 | 清 秋瑾《致秋誉章书》:“我国世风日下,亲戚尚如此,况友乎?” |
百举百捷 | 《三国志 吴志 周鲂传》:“鲂生在江淮,长于时事,见其便利,百举百捷。” |
乡利倍义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,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,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,吾岂可乡利倍义乎!” |
对床夜雨 | 唐 白居易《雨中招张司业宿》诗:“能来同宿否,听雨对床眠。” |
变颜变色 | 管桦《不讲理的人》:“阔大爷注意到两个老头变颜变色的有点为难的样子,便惊讶地竖起眉毛。” |
平平庸庸 | 邓小平《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》:“或者人民认为是个平平庸庸体现不出中国前途的班子,将来闹事的情形就还会很多很多,那就真正要永无宁日。” |
山奔海立 | 明·袁宏道《徐文长传》:“山奔海立,沙起雷行,雨鸣树偃。” |
蛇灰蚓线 | 清·况周颐《蕙风词话》第二卷:“词亦文之一体。昔人名作,亦有理脉可寻。所谓蛇灰蚓线之妙。” |
笔冢研穿 | 明 凌濛初《〈二刻拍案惊奇〉小引》:“支言俚说不足供酱瓿,而翼飞胫走,较拈髭呕血笔冢研穿者,售不售反霄壤隔也。” |
悲喜兼集 | 唐·唐晅《手记》:“千里一遇,悲喜兼集。” |
金闺国士 | 清·龚自珍《已亥杂诗》之二六○:“勉求玉体长生诀,留报金闺国士知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