恍若隔世的成语故事


恍若隔世

拼音huǎng ruò gé shì

基本解释恍:仿佛;世:三十年为一世。仿佛隔了一世。指因人事、景物变化很大而生的感触。

出处明·袁宏道《锦帆集·天池》:“屏山献青,画恋滴翠,两年尘土面目,为之洗尽。马首红尘,恍若隔世矣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恍若隔世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恍若隔世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举目无亲 唐 薛调《刘无双传》:“四海之广,举目无亲戚,未知托身之所。”
传龟袭紫 《后汉书 阴识传赞》:“恂恂苗胤,传龟袭紫。”李贤注:“公侯紫绶金印龟纽。”
达人知命 唐·王勃《滕五阁序》:“君子安贫,达人知命。”
退有后言 《尚书·益稷》:“汝无面从,退有后言。”
观者如堵 西汉 戴圣《礼记 射义》:“孔子射于矍相之圃,盖观者如堵墙。”
敬而远之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务民之义,敬鬼神而远之,可谓知矣。”
寓情于景 《山水田园诗传·前言》:“进入写景入情、寓情于景的艺术境界方面,做出了新的贡献。”
抽黄对白 唐·柳宗元《乞巧文》:“眩耀为文,琐碎排偶,抽黄对白,啽哢飞走。”
语出月胁 唐 皇甫湜《〈顾况集〉序》:“偏于逸歌长句,骏发踔厉,往往若穿天心,出月胁,意外惊人,语非寻常所能及,最为快也。”
鹤行鸡群 宋·苏辙《次韵子瞻感旧见寄》:“君才最高峙,鹤行鸡群中。”
心焦如焚 叶圣陶《线下·游泳》:“田先生本已心焦如焚,听见了这些话,也不问是谁,严正地呵斥道:‘人家危险的时候,你们还说这样的冷话!’”
潜龙伏虎 明·何文焕《双珠记·西市认母》:“今日里笔生香,冠礼闱,似潜龙伏虎际风云会。”
目不知书 清·侯方域《豫省试第一》:“后赵石勒目不知书,然常使人读《汉书》,勒卧听之。”
万绪千端 三国 魏 曹植《自诫令》:“机等吹毛求疵,千端万绪,然终无可言者。”
北鄙之声 见“北鄙之音”。
辞穷理屈 《宋书·郑鲜之传》:“时或言论,人皆依违之,不敢难也;鲜之难必切至,未尝宽假,要须高祖辞穷理屈,然后置之。”
槐南一梦 明 王錂《春芜记》:“正是只将桑海千秋事,付与槐南一梦中。”
拔来报往 西汉 戴圣《礼记 少仪》:“毋拔来,毋报往。”郑玄注:“报,读为‘赴疾’之‘赴’。拔、赴皆疾也。”
七横八竖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十四回:“一片瓦砾场上,横七竖八,杀死的男子妇人,不计其数。”
朱干玉戚 《礼记·明堂位》:“朱干玉戚,冕而舞《大武》。”
绘声绘形 孙犁《澹定集·读作品记》:“有些爱情的描写,虽是竭力绘声绘形,实在没有什么美的新意在其中。”
乌衣门第 清·陈维菘《渡江云·扬州感旧》词:“风流推宋玉,更有乌衣门第旧琅琊。”
话里有刺 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十:“郭全海听见话里有刺,把筷子放下,但还是按下心头的火。”
回瞋作喜 明·天然痴叟《石点头·侯官县烈女歼仇》:“徐氏一见知心人,回瞋作喜。”
单见浅闻 宋邵博《闻见后录》卷二四:“其末年所以为天下后世虑者,未易为单见浅闻者道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