鼎折覆餗的成语故事

拼音dǐng shé fù yǎn
基本解释《易·鼎》:“九四,鼎折足,覆公餗,其形渥,凶。”孔颖达疏:“施之于人,知小而谋大,力薄而任重,如此必受其至辱,灾及其身也,故曰其形渥,凶。”后以“鼎折覆餗”比喻力薄任重,必致灾祸。
出处《周易·鼎》:“九四,鼎折足,覆公餗,其形渥,凶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鼎折覆餗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鼎折覆餗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说起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序:“觉世间变幻之态,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……尝苦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处说起。” |
形神不全 |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齐策》:“士生乎鄙野,推选则禄焉,非不遂遵也,然而形神不全。” |
光前裕后 | 明 李贽《答耿司寇书》:“世人之所以光前裕后者,无时刻而不系念。” |
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述而》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 |
骇人听闻 | 宋 朱熹《朱文公文集 答詹师书》:“浙中近年怪论百出,骇人听闻,坏人心术。” |
杯影蛇弓 | 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四十五回:“杯影蛇弓魔人幻,帷灯匣剑鬼生疑。” |
志气凌云 | 元·无名氏《飞刀对箭》第四折:“我如今状貌堂堂,威风赳赳,志气凌云。” |
舍本求末 | 《关尹子 一宇》:“殊不知舍源求流,无时得源。舍本求末,无时得本。” |
萧墙祸起 | 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,而在萧墙之内也。” |
倚门献笑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美娘道:‘奴是好人家儿女,误落风尘,倘得姨娘主张从良,胜造九级浮图。若要我倚门献笑,送旧迎新,宁甘一死,决不情愿。’” |
判若云泥 | 唐·杜甫《送韦书记赴西安》诗:“夫子歘通贵,云泥相望悬。” |
无所不包 | 东汉 王充《论衡》:“故夫大人之胸怀非一,才高知大,故其于道术,无所不包。” |
破桐之叶 | 《新唐书 李泌传》:“时李怀光叛,岁又蝗旱,议者欲赦怀光。帝博问群臣,泌破一桐叶附使以进,曰:‘陛下与怀光,君臣之分不可复合,如此叶矣。’由是不赦。” |
明升暗降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6回:“就是再添一千个都老爷,也抵不上两个监督、一个织造的好:这叫做‘明升暗降’。” |
心惊胆丧 | 明·张四维《双烈记·寇逸》:“忽听喊声来,心惊胆丧,急急奔离天罗地网。” |
比张比李 | 元·杨梓《豫让吞炭》第一折:“豫让,你不替我展江山、夺社稷,到来比张比李的说我!” |
江山好改,秉性难移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徐老仆义愤成家》:“常言道得好,江山易改,禀性难移。” |
飞檐走脊 | 《天雨花》第十一回:“小的曾学过飞檐走脊的本事,还能飞石打人,百发百中。” |
看碧成朱 | 宋·辛弃疾《水龙吟·寄题京口范南伯知县文官花》词:“倚阑看碧成朱,等闲褪了香袍粉。” |
九曲回肠 | 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是以肠一日而九回,居则忽忽若有所忘。” |
修修补补 | 毛泽东《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》:“有些服务性行业,串街游乡,修修补补。” |
发棠之请 | 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齐饥,陈瑧曰:‘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。’” |
数奇不偶 | 清·汪琬《资政大夫驻防京口协领祖公墓志铭》:“官止于协领,年止于下寿,抑何数奇不偶也?” |
狼顾鸱张 | 北魏·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平等寺》:“故推立长乐王子攸以续绝业……然群飞未宁,横流且及,皆狼顾鸱张,岳立基趾。” |
搠笔巡街 | 元·郑廷玉《看钱奴》第二折:“我则道留下青山怕没柴,拼的个搠笔巡街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