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慌失措的成语故事


惊慌失措

拼音jīng huāng shī cuò

基本解释失措:举止失去常态;不知如何是好。形容惊恐慌张;不知如何是好。

出处《北齐书 元晖业传》:“孝友临刑,惊惶失措,晖业神色自若。”


惊慌失措的典故

南北朝时期,北魏景穆帝的玄孙元晖业为人正直,十分有骨气。北魏被北齐所灭后,齐神武帝将魏孝武帝的皇后嫁给魏孝庄帝的侄子元韶。元晖业当着齐文宣帝痛骂元韶,被齐文宣帝下令处死,同时还有元孝友,孝友吓得惊惶失措。元晖业神色自若从容就义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惊慌失措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毁于一旦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窦融传》:“百年累之,一朝毁之。”
兵微将寡 元 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一折:“他兄弟虽多,兵微将寡。”
循序渐进 《论语 宪问》:“不怨天,不尤人,下学而上达,知我者其天乎?”朱熹注:“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,循序渐进耳。”
而立之年 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,而至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。”
资斧困竭 《易经·旅》:“旅于处,得其资斧。”
阶下囚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9回:“布告玄德曰:‘公为坐上客,布为阶下囚,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?’”
左史右经 明·宋濂《黄氏义门铭》:“视其斋庭,左史右经,踵武绳绳。”
积沙成塔 《妙法莲华经·方便品》:“乃至童子戏,聚沙为佛塔。”
俱收并蓄 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玉札丹砂,赤箭青芝,牛溲马勃,败鼓之皮,俱收并蓄,待用无遗者,医师之良也。”
青史传名 元·无名氏《昊天塔》第一折:“俺不能勾青史标名,留芳万古。”
入土为安 清 吴趼人《胡涂世界》:“舍妹已断了气,也该出殡了。在家虽好,但一则火烛当心,二者死者亦可以早些入土为安。”
冰魂素魄 元 吴昌龄《张天师》第四折:“俺本是广寒宫冰魂素魄,怎比那阎浮世浊骨凡胎。”
惹草粘花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8回:“却说湍制台九姨太身边的那个大丫头,自见湍制台属意于他,他便有心惹草粘花,时向湍制台跟前勾搭。”
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 《周易·坤·文言》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”
情深友于 唐·张说《会诸友诗序》:“谷子者,昔与说联务蓬山,出入三载,事志相得,情深友于。”
耳不旁听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8回:“因见他姐妹们说笑,便自己走到阶下竹前,挖心搜胆的耳不旁听,目不斜视。”
同生共死 《隋书·郑译传》:“郑译与朕同生共死,间关危难,兴言急此,何日忘之。”
万念俱寂 王朔《浮出海面》:“脑子同时开着小差,胡思乱想,甚至万念俱寂,视一切于无睹。”
晋阳之甲 《公羊传 定公十三年》载:晋赵鞅兴晋阳之甲,以清君侧为名,逐荀寅、士吉射。
谋逆不轨 明·无名氏《杨家将演义》第一卷:“汝窃据太原,称孤道寡,偷生一隅,亦已足矣,奈何谋逆不轨。”
风餐水宿 宋·黄庭坚《上南陵坡》诗:“风餐水宿六十里,蛇退猿啼八百盘。”
杳不可得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1卷:“求之市中数日,杳不可得。”
刮垢磨光 唐 韩愈《劝学解》:“占小善者率以录,名一艺者无不庸。爬罗剔抉,刮垢磨光。”
吞炭漆身 战国时,豫让受知于智伯。后,韩、赵、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。豫让为报知遇之恩,矢志复仇。于是漆身为厉,吞炭为哑,改变声音形貌,伺机刺杀赵襄子,事败而死。事见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、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。
漏齑搭菜 元·马致远《黄粱梦》第二折:“是你辱门败户先自歪,做的来漏齑搭菜,把花言巧语枉铺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