缛礼烦仪的成语故事

拼音rù lǐ fán yí
基本解释指烦琐的礼仪。
出处明 唐顺之《与王尧衢书》:“其于尘俗奔走、缛礼烦仪之事,既以其溷扰而独避之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缛礼烦仪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缛礼烦仪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丰功伟绩 | 宋 周行己《上宰相书》:“逮事三主,始终一心,丰功伟绩,昭焕今古。” |
拨乱济危 | 晋·龚壮《上李寿封事》:“管、蔡既兴,谗谀滋蔓,大义灭亲,拨乱济危。” |
比肩叠踵 | 清 陈康棋《郎潜纪闻》卷一:“辽沈旧人,胜朝遗耈,比肩叠踵,同掌丝纶。” |
偶变投隙 | 宋·秦观《谢王学士书》:“每观今时偶变投隙之士,操数寸之管,书方尺之纸,无不拾取青紫为宗族荣耀。” |
糟糠之妇 | 元·高则诚《琵琶记·一门旌奖》:“允备贞洁韦柔之德,糟糠之妇,今始见之。” |
红光满面 | 清·韩邦庆《海上花列传》第37回:“嘴边衔著牙嘴香烟,鼻端架著墨晶眼镜,红光满面,气象不同,直上楼头,东张西望。” |
无往不克 | 《通典·食货》:“以此乘吴,无往而不克矣。” |
人老珠黄 | 清 张贵胜《遣愁集》:“人老珠黄,春残花谢。” |
出卖灵魂 | 马识途《清江壮歌》第七章:“他们竟妄想用这一张纸充当贺国威的卖身文契,要他出卖灵魂,出卖自己终生信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自己的母亲——中国共产党。” |
孔席不适 | |
救灾恤患 | 明·李贽《焚书·杂述·寒灯小话》:“今得人钱财,视同粪土,岂为谋王图霸,用之以结客乎?抑救灾恤患,而激于义之不能以已也?” |
两头白面 | 元 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第二折:“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,转背言词说是非。” |
谆谆善诱 | 宋·刘挚《乞重修太学条制疏》:“昔之设学校,教养之法,师生问对,愤悱开发,相与曲折反复,谆谆善诱。 ” |
三句话不离本行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四回:“每到一处,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,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册送给人看。” |
志在四海 | 北周·庾信《燕射歌辞·角调曲一》:“志在四海而尚恭俭,心包宇宙而无骄盈。” |
嘉言懿行 | 清 方苞《先母行略》:“几二十年,每作,昼夜语不休,然皆幼所闻古嘉言懿行及侍父母时事,无涉鄙倍者。” |
同符合契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策传》:“术甚奇之,以坚部曲还策”裴松之注引《吴历》:“一与君同符合契,有永固之分,今便行矣。” |
融为一体 | 先秦 管仲《管子 七法》:“有一体之治,故能出号令,明宪法矣。” |
改换门庭 |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九四:“如今长期失业在家,回英国府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,得早日改换门庭,另找洋主子才好。” |
深入骨髓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十回:“高太尉着令医人治疗,见丘岳重伤,恨梁山泊深入骨髓。” |
攫为己有 | 《列子 说符》:“因攫其金而去。” |
遭遇运会 | 《后汉书·公孙述传》:“隗嚣遭遇运会,割有雍州,兵强士附,威加山东。” |
进贤黜佞 | 《魏书·崔光传》:“博采刍尧,进贤黜佞。” |
风餐水栖 | |
乘桴浮海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道不行,乘桴浮于海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