扁担没扎,两头打塌的成语故事

拼音biǎn dān méi zā,liǎng tóu dǎ tā
基本解释扁担没有挡头,挂在两头的东西都会滑落。
出处毛泽东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》:“他尚未计算到他的实力和他的企图之间的不相称,以致‘扁担没扎,两头打塌’,陷入目前的绝路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扁担没扎,两头打塌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扁担没扎,两头打塌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薪尽火灭 | 《法华经·序品》:“佛此夜灭度,如薪尽火灭,分布诸舍利,而起无量塔。” |
日慎一日 | 《韩非子·初见秦》:“战战栗栗,日慎一日。” |
陆离光怪 | 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七回:“见船上扎着无数五色的彩球,夹着各色的鲜花,陆离光怪,纸醉金迷。” |
高不凑低不就 | 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九:“其间也就说过几家亲事,高不凑低不就,一家也不曾成得。” |
一棒一条痕,一掴一掌血 | 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·论语》:“大概圣人做事,如所谓一棒一条痕,一掴一掌血,直是恁地。” |
山长水远 | 唐 许浑《寄宋邧》诗:“山长水远无消息,瑶瑟一弹秋月高。” |
败柳残花 | 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三折:“他是个女孩儿家,你索将性儿温存……休猜做败柳残花。” |
概日凌云 | 南朝 陈 徐陵《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主书》:“槊动风霜,弩穿金石,高楼大舰,概日凌云。” |
遐迩闻名 | 唐 玄奘《大唐西域记》:“重学敬德,遐尔著闻。” |
点头称是 |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5回:“高中堂点头称是。” |
遁迹潜形 | 明·张景《飞丸记·园中落穽》:“若要行刺呵,要隐。当遁迹潜形,翦蔓除根才事稳。” |
风木叹 | 宋·陆游《焚黄》:“早岁已形风木叹,余生永废《蓼莪》诗。” |
风雪交加 | 元 程文海《浣溪沙 题湘水行吟》词:“风雪交加冻不醒,抱琴谁共赏《湘灵》。” |
扬武耀威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七回:“臣已有退诸葛亮之计。不用魏军扬武耀威,蜀兵自然走矣。” |
四海升平 | 元·无名氏《抱妆盒》第三折:“寡人御极以来,幸喜四海升平,八方宁靖。” |
葛巾布袍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5回:“干葛巾布袍,驾一只小舟,径到周瑜寨中。” |
鸾交凤俦 | 清·李渔《慎鸾交·却媒》:“中宫位卸,便做鸾交凤俦;衾裯伴少,便做莺栖燕游。” |
计劳纳封 | 《晋书·庾亮传》:“此之厚幸,可谓弘矣,岂复得计劳纳封,受赏司勋哉!” |
兴废存亡 | 明·汤显祖《南柯记·拜郡》:“问亲邻兴废存亡,叙风烟悲楚哀伤。” |
无明无夜 | 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八:“所以一耽了这件的滋味,定是无明无夜,抛家失业,失魂落魄,忘飧废寝的。” |
大吆小喝 | |
子孙后辈 | 邓小平《搞建设要利用外资和发挥原工商业者的作用》:“要落实对原工商业者的政策,这也包括他们的子孙后辈。” |
悄无人声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6回:“宝玉信步走入,只见湘帘垂地,悄无人声。” |
教亦多术 | 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教亦多术矣,予不屑之教诲也者,是亦教诲之而已矣。” |
兴亡祸福 | 元·关汉卿《玉镜台》第二折:“这七条弦兴亡祸福都相应,端的个圣贤可对,神鬼堪惊,俗怀顿爽,尘虑皆清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