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符其实的成语故事

拼音míng fú qí shí
基本解释见“名副其实”。
出处茅盾《全运会印象》:“那边的‘国术场’还有一个老头子穿了长衫舞刀,这在中年太太之流看来,还不是名符其实的‘大杂耍’么?”
暂未找到成语名符其实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名符其实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混淆是非 | 清 陶曾佑《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》:“锢蔽见闻,淆混是非。” |
成人之美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颜渊》:“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” |
蛾眉螓首 | 《诗经 卫风 硕人》:“螓首蛾眉。” |
波波碌碌 | 元·马致远《荐福碑》第二折:“指望一举状元及第,峥嵘发达。谁想今日波波碌碌,受如此般辛勤也。” |
铜山西崩,洛钟东应 | 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铜山西崩,灵钟应应。” |
父母恩勤 | 《诗经 豳风 鸱鸮》:“恩斯勤斯,鬻子之闵斯。” |
一动不如一静 | 宋 张端义《贵耳集》上卷:“孝宗幸天竺及灵隐,有辉僧相随。见飞来峰,问辉曰:‘既是飞来,如何不飞去?’对曰:‘一动不如一静。’” |
造化小儿 | 《新唐书 文艺传上 杜审言》:“审言病甚,宋之问、武平一等省候何如,答曰:‘甚为造化小儿相苦,尚何言?’” |
饱以老拳 | 《晋书 石勒载记下》:“孤往日厌卿老拳,卿亦饱孤毒手。” |
愁眉锁眼 | 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二折:“对人前巧语花言,背地里愁眉泪脸。 |
海啸山崩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五十四回:“楚兵人人耀武,个个扬威,分明似海啸山崩,天摧地塌。” |
富贵逼人 | 《北史 杨素传》:“臣但恐富贵来逼臣,臣无心图富贵。” |
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天道》:“意之所随者,不可以言传也。” |
下乔木入幽谷 | 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吾闻出于幽谷,迁于乔木者,未闻下乔木而入幽谷者。” |
息黥补劓 | 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……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,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。” |
倚门倚闾 | 《战国策·齐策六》:“女朝出而晚来,则吾倚门而望,女暮出而不还,则吾倚闾而望。” |
开疆拓境 | 明·陈子龙《晋论》:“武帝开疆拓境,几侔秦汉。” |
枕山栖谷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黄琼传》:“诚遂欲枕山栖谷,拟迹巢由,斯则可矣。” |
惩一儆百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尹翁归传》:“以一警百,吏民皆服,恐惧改行自新。” |
倚傍门户 | 《明史·阉党传·门克新》:“克新,汝阳人。由青州推官擢御史,劾右庶子叶灿、光禄卿钱春、按察使张光缙倚傍门户,且请速诛熊廷弼。忠贤大喜,立传旨行刑。” |
龙肝豹胎 | 《晋书 潘尼传》:“厥肴伊何?龙肝豹胎。” |
闻风远遁 | 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·木绵庵郑虎臣报冤》:“贾似道打听得蒙古有事北归,鄂州围解,遂将议和称臣纳币之事瞒过不提,上表夸张己功。只说蒙古俱己威名,闻风远遁。” |
众口熏天 | 《吕氏春秋 离谓》:“毁誉成党,众口熏天。” |
强不凌弱 | 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奸劫弑臣》:“故其治国也,正明法,陈严刑,将以救群生之乱,去天下之祸,使强不凌弱,众不暴寡。” |
积习生常 | 晋 左思《三都赋》序:“且夫玉卮无当,虽宝非用;侈言无验,虽丽非经,而论者莫不诋讦其研精,作者大氐举为宪章,积习生常,有自来矣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