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起梁尘的成语故事

拼音jīng qǐ liáng chén
基本解释《太平御览》卷五七二引汉刘向《别录》:“汉兴以来,善歌者鲁人虞公,发声清哀,盖动梁尘。”后因以“惊起梁尘”形容歌声高妙动人。
出处《太平御览》卷五七二引汉·刘向《别录》:“汉兴以来,善歌者鲁人虞公,发声清哀,盖动梁尘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惊起梁尘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惊起梁尘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学无止境 | 清·刘开《问说》:“理无专在,而学无止境也,然则问可少耶?” |
怪诞不经 | 明 凌濛初《<二刻拍案惊奇>原序》:“有如《西游》一记,怪诞不经,读者皆知其谬。” |
兵多将广 | 元 郑廷玉《楚昭公》第一折:“凭着俺这里兵多将广,马壮人强,量吴国姬光到的那里,就怕着他哩?” |
无一不知 | 宋 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49卷引《五符经》:“知一者,无一之不知也。不知一者,无一能知也。一者,至贵无偶之号也。” |
一十八般武艺 | 元 白朴《梧桐雨》楔子:“臣左右开弓,一十八般武艺,无有不会。” |
蛇雀之报 | 宋·欧阳修《<归田录>序》:“曾不闻吐珠衔环,效蛇雀之报。” |
鞍马劳神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0回:“也未见胜败,众位尊兄,鞍马劳神不易。” |
百密一疏 | 清 魏源《庸易通义》:“至道问学之有知无行,分温故为存心,知新为致知,而敦厚为存心,崇礼为致知,此皆百密一疏。” |
十变五化 | 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归心》:“世有祝师及诸幻术,犹能履火蹈刃,种瓜移井,倏忽之间,十变五化。” |
开疆展土 | 元·无名氏《射柳捶丸》第四折:“俺则待尽良忠开疆展土,辅助着万万年巩固皇图。” |
谷马砺兵 | 宋 陈师道《赠张文潜》诗:“秋来待试丞相府,谷马砺兵吾甚武。” |
改换家门 | 元·王仲文《救孝子》第一折:“若到阵上一战成功,但得一官半职,改换家门,可也母亲训子有功也。” |
螭魅魍魉 | 汉·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螭魅魍魉,莫能逢旃。” |
殊形诡色 | 明·刘基《螇螰》:“凡物之殊形诡色,而无益于民用者,皆可谓之祥,可以谓之妖者也。” |
苦海茫茫 | 宋 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卷六十六:“嗟见南山尘,积年为丘山。芒芒苦海中,生死成波澜。” |
扛大梁 | 姜树茂《渔岛怒潮》第17章:“如今老会长被捕,全村就靠你扛大梁。” |
龙章麟角 | 元·杨应登《寄赵梅州》诗:“天下规矩见卓绝,龙章麟角诸公子。” |
嫣然含笑 |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花姑子》:“斟酌移时,女频来行酒,嫣然含笑,殊不羞涩。” |
西鹣东鲽 | 南朝·宋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封禅》:“然则西鹣东鲽,南茅北黍,空谈非征,勋德而已。” |
分陕之重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燕召公世家》:“其在成王时,召公为三公。自陕以西,召公主之;自陕以东,召公主之。” |
报怨雪耻 |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燕策·乐毅报燕王书》:“若先王之报怨雪耻,夷万乘之强国。” |
相安相受 | |
齐整如一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郑浑传》:“入魏郡界,村落齐整如一,民得财足用饶。” |
挑三嫌四 | 袁静《新儿女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我为你黑间白日的操心,好容易找下这么个媳妇,你还挑三嫌四的。” |
作福作威 | 语出《书 洪范》:“惟辟作福,惟辟作威,惟辟玉食。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