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言倨色的成语故事

拼音jí yán jù sè
基本解释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。同“疾言遽色”。
出处《醒世恒言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》:“[二弟]稍不率教,辄跪于家庙之前,痛自督责,说自已德行不足,不能化诲……直待兄弟号泣请罪,方才起身。并不以疾言倨色相加也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疾言倨色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疾言倨色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焚书坑儒 | 汉 孔安国《〈尚书〉序》:“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,焚书坑儒,天下学士逃难解散。” |
路柳墙花 | 元 王晔《水仙子 答》曲:“从来道水性难拿,从他赸过,由他演撒,终只是个路柳墙花。” |
喘月吴牛 | 五代 谭用之《寄王侍御》诗:“喘月吴牛知夜至,嘶风胡马识秋来。” |
枪烟砲雨 | |
象牙之塔 | 鲁迅《集外集拾遗 关于知识阶级》:“现在比较安全一点的,还有一条路,而不做时评而作艺术家,要为艺术而艺术。住在‘象牙之塔’里,目前自然要比别处平安。” |
琼楼玉宇 | 宋 苏轼《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兼怀子由》词:“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” |
死不旋踵 | 《战国策 中山策》:“当此之时,秦中士卒,以军中为家,将帅为父母,不约而亲,不谋而信,一心同功,死不旋踵。” |
燕处焚巢 | 清·秋瑾《普告同胞檄稿》:“夫鱼游釜底,燕处焚巢,旦夕偷生,不自知其频于外殆,我同胞其何以异是耶?” |
名从主人 | 《榖梁传·桓公二年》:“孔子曰:‘名从主人,物从中国。’” |
鬼吒狼嚎 | 欧阳山《三家巷》十四:“好吧,我只管去说说看,可你大清早,鬼吒狼嚎嚷什么呢?叫人听了好听!” |
囊橐萧瑟 |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15回:“老夫闻知,惟恐被害,逃到外洋。无耐囊橐萧瑟,衣食甚难。” |
民情土俗 | 清·恽敬《与福子申》:“顺德近接省会,民情土俗,仁弟必一一措置得宜。” |
历历可辨 | 唐·张读《宣室志·韩生》:“圉人因寻马踪,以天雨新霁,历历可辨。” |
横征暴赋 | 唐·元稹《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》:“固合抚绥黎庶,上副天心,蠲减征徭,内荣乡里。而乃横征暴赋,不奉典常,擅破人家,自丰私室。” |
弄管调弦 | |
遂心满意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97回:“我们索性去截住他,夺了盘缠,抢了白马凑分,却不是遂心满意之事?” |
流血千里 |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魏策》:“天子之怒,伏尸百万,流血千里。” |
辗转相传 | 巴金《怀念·忆施居甫》:“影响不论大小,辗转相传,永远有人受益,而且生命永在,撒布生命的人也可以不朽。” |
抗颜高议 | 宋·苏轼《上刘侍读书》:“抗颜高议,自以无前。” |
鸾翱凤翥 | 唐·韩愈《石鼓歌》:“鸾翱凤翥众仙下,珊瑚碧树交枝柯。” |
恣意妄为 |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20回:“吴主皓自改元建制,至凤凰元年,恣意妄为,穷兵屯戍,上下无不嗟怨。” |
消息盈虚 | 《易 剥》:“君子尚消息盈虚,天行也。” |
易地皆然 |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、稷、颜子易地则皆然。” |
沐仁浴义 | 清·吴定《示诸生书》:“自《宋史》创立道学之徒,以尊濂、洛、关、闽诸贤,一时从其游者,罔非沐仁浴义,暗然为心性之谋,何其盛也。” |
辍毫栖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