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气怡色的成语故事

拼音xià qì yí sè
基本解释形容气色和悦,态度恭顺。同“下气怡声”。
出处《礼记 内则》:“父母有过,下气怡色,柔声以谏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下气怡色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下气怡色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不费吹灰之力 | 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7回:“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,抚台便这样的信从,若替他办那事,自不费吹灰之力。” |
寒木春华 | 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文章》:“刘应之曰:‘既有寒木,又发春华,何如也?’” |
九九归一 | 秦兆阳《回答》:“我这个糟老头子捡点破烂,虽说有点霸道,九九归一,也是生活逼的。” |
赛雪欺霜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3回:“姑娘因作了那等一个梦,这一提起儿,又把那斩钢截铁的心肠,赛雪欺霜的面孔给提回来,重答了紧板了。” |
昆山之玉 | 秦·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今陛下致昆山之玉,有随和之宝,垂明之珠,服太阿之剑,乘纤离之马,建翠凤之旗,树灵鼍之鼓。” |
察见渊鱼 | 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:“且夫‘察见渊鱼,不祥’。” |
抽抽噎噎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4回:“只是不能说得,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:‘你从此可都改了罢!’” |
如潮涌至 | |
承颜候色 | 北齐 魏收《魏书 寇治传》:“畏避势家,承颜候色,不能有所执据。” |
不厌其繁 | 明 吕坤《呻吟语》:[天]极精细,色色象象,条分缕析而不厌其繁。” |
期期艾艾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张丞相列传》:“臣口不能言,然臣期期知其不可。”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言语》:“邓艾口吃,语称艾艾。” |
甜嘴蜜舌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5回:“你不用和我甜嘴蜜舌的了,我都知道啊!” |
大有可观 | 元 无名氏《李师师传》:“殊不知美成文笔,大有可观,作《汴都赋》,如笺奏杂著,皆是杰作。” |
没世不忘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大学》:“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,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,此所以没世不忘也。” |
衡石程书 | 宋·李纲《建炎进退志·总叙下之上》:“近君子而远小人,虽不亲细务,大功可成;不然,虽衡石程书,卫士传餐,亦无益也。” |
兵不雪刃 | 《荀子 议兵》:“故近者亲其善,远方慕其德,兵不血刃,远迩来服。” |
覆舟载舟 | 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王制》:“传曰:‘君者舟也,庶人者水也,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。’此之谓也。” |
智足以饰非,辩足以行说 | 汉·刘向《说苑·臣术》:“四曰智足以饰非,辩足以行说,反言易辞而成文章,内离骨肉之亲,外妒乱朝廷,如此者谗臣也。” |
汗流浃踵 |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晚霞》:“[阿端]意计穷蹙,汗流浃踵。” |
目瞪舌彊 | |
适以相成 | 老舍《赵子曰》:“他们两个好像庙门前立着的那对哼、哈二将,唯其不同,适以相成。” |
砲凤烹龙 | |
小痴大黠 | 宋·陆游《出游》:“小痴大黠君无笑,买断秋光不用钱。” |
借古喻今 | 熊召政《张居正》第三卷第八回:“张居正并没有直筒筒讲出自家观点,而是宕开话头借古喻今。” |
眼笑眉舒 | 元·胡祗遹《沉醉东风》曲:“渔得鱼心满愿足,樵得樵眼笑眉舒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