荆钗布袄的成语故事

拼音jīng chāi bù ǎo
基本解释荆:灌木名;钗:妇女的发饰。荆枝为钗,粗布为衣。形容妇女装束简陋寒素。
出处元·汪元享《朝天子·归田》曲:“妻从俭荆钗布袄,子甘贫陋巷箪瓢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荆钗布袄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荆钗布袄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忘乎所以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夫人倾身陪奉,忘其所以。” |
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 | 秦·李斯《上书秦始皇》:“是以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;王者不却众庶,故能明其德。” |
口诛笔伐 | 明 汪廷讷《三祝记 同谪》:“他捐廉弃耻,向权门富贵贪求,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,陇上墦间识者羞。” |
喝倒彩 | 艾煊《大江风雷》第五部:“赵长青在鼻子里哼了一声,用喝倒彩的腔调,从咬紧的齿缝里说:‘好啊。’” |
大直若屈 | 《后汉书荀淑传论》:“及后潜图董氏,几振国命,所谓‘大直若屈,道固逶迤’也。” |
雁默先烹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山木》:“夫子出于山,舍于故人之家。故人喜,命竖子杀雁而烹之。竖子请曰:‘其一能鸣,其一不能鸣,请奚杀?’主人曰:‘杀不能鸣者。’” |
升高自下 | 《尚书·太甲》:“若升高必自下,若陟遐必自迩。” |
归奇顾怪 | 清·江藩《汉学师承记·顾炎武》:“绝不与世人交,独与里中归庄善,同游复社,相传有归奇顾怪之目。” |
角立杰出 | |
龙蟠虎踞 | 晋 吴勃《吴录》:“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,因睹秣陵山阜,叹曰:'钟山龙盘,石头虎踞,此帝王之宅。'” |
流水高山 | 《列子 汤问》:“伯牙鼓琴,志在登高山,钟子期曰:'善哉,峨峨兮若泰山。'志在流水,曰:'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。'” |
手慌脚忙 |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17回:“匡超人惊得手慌脚忙,说道:‘这是那里晦气!’” |
视同儿戏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1卷:“所以说为官做吏的人,千万不要草菅人命,视同儿戏。” |
恩重泰山 | 宋·刘攽《彭城集·次韵孙少述二首》:“君思重泰山,未有毫发酬。” |
自刽以下 | 《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为之歌陈,曰:'国无主,其能久乎?'自刽以下无讥焉。” |
节用爱民 | 《论语 学而》:“道千乘之国,敬事而信,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。” |
曲终奏雅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论》:“扬雄以为靡丽之赋,劝百而风一,犹聘郑卫之声,曲终而奏雅,不已亏乎?” |
握炭流汤 | 《文选·陆倕<石阙铭>》:“流汤之党,握炭之徒,守似藩篱,战国枯朽。” |
泾渭自明 | 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续编小引》:“然咏歌太平,无非圣朝佳话,间有稍关时事者,其泾渭自明。” |
巧立名色 | 明·李贽《三大夫像议》:“我这里佛自解放光,不似世上一等魍魉匠、魍魉僧巧立名色,诳人钱财也。” |
横驱别骛 | 清·恽敬《与卫海峰先生同年书》:“本朝魏叔子,多结交淡泊奇玮之士,为寿序抑扬抗坠,横驱别骛,力脱前人之所为。” |
洽博多闻 | 明俞弁《逸老堂诗话》卷下:“玄敬当时最以洽博多闻称,不知何所据而云然。” |
支叶硕茂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叙传》:“侯王之祉祚,及宗子公族蕃滋,支叶硕茂。” |
自投网罗 | 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唐懿宗咸通九年》:“丈夫与其自投网罗,为天下笑,曷若相与戮力同心,赴蹈汤火,岂徒脱祸,兼富贵可求。” |
星月皎洁 | 宋·欧阳修《秋声赋》:“星月皎洁,明河在天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