磨形炼性的成语故事

拼音mó xíng liàn xìng
基本解释锻炼身心。
出处清·李渔《慎鸾交·情访》:“使我规避不得,只得用些磨形炼性之法,做一个老头陀去对付他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磨形炼性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磨形炼性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离世遁上 | 《韩非子·八说》:“为故人行私,谓之‘不弃’;以公财分施,谓之‘仁人’;轻禄重身,谓之‘君子’;枉法曲亲,谓之‘有行’;弃官宠交,谓之‘有侠’;离世遁上,谓之‘高傲’;交争逆令,谓之‘刚材’。” |
勤学苦练 | 老舍《文艺学徒》:“在他的一幅作品里,四妙咸备,样样表现着他终生勤学苦练、奋斗不懈的精神。” |
利欲熏心 | 宋 黄庭坚《赠别李次翁》诗:“利欲熏心,随人翕张。” |
见义勇为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” |
生拉硬拽 | 李晓明《平原枪声》:“杨百顺便指挥那两个伙计一齐动手,生拉硬拽地把她弄走了。” |
家书抵万金 | 唐·杜甫《春望》诗: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” |
九牛二虎之力 | 元 郑光祖《三战吕布》第三折:“兄弟,你不知他靴尖点地,有九牛二虎之力,休要放他小歇。” |
曲高和寡 | 战国 楚 宋玉《对楚王问》:“引商刻羽,杂以流徵,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。是其曲弥高,其和弥寡。” |
学行修明 | 《北史·崔鉴传》:“父绰,少孤,学行修明。” |
高才大德 | 元·马致远《荐福碑》第一折:“贤弟,论你高才大德,博学广文,为何不进取功名。” |
贼臣逆子 | 《敦煌变文·降魔变文》:“贼臣逆子设阴谋,虑恐国破人消灭。” |
自我欣赏 | 王朔《无人喝彩》:“韩丽婷端着两盘拌好的凉菜出来,放在餐桌上,自我欣赏着:‘色香还是挺勾人食欲的吧?” |
视死犹归 |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弭讼》:“夫不伏之人,视死犹归,血刃之祸,于是将起。” |
各不相让 | 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23章:“于是两方明争暗斗,各不相让,一天利(历)害一天。” |
心逸日休 | 《尚书·周官》:“作德:心逸日休;作伪:心劳日拙。” |
三马同槽 | 《晋书·宣帝纪》:“三国魏正始后,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,屏除异己,时有‘三马同槽’之目。三马,隐指懿父子三人。” |
星离雨散 | 唐 李白《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》诗:“当筵意气凌九宵,星离雨散不终朝。” |
支手舞脚 |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一:“王悛有了酒意,做出财主的样式,支手舞脚的发挥。” |
投鼠之忌 | 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宫闱·今上家法》:“闻上初见弹台疏,圣意不择,特以贵妃故,有投鼠之忌。” |
杞人之忧 |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7回:“这是贤弟关心太切,所以有杞人之忧。” |
下笔有神 | 唐·王勃《绵州北亭公宴序》:“五际飞文,想群众之不让;一言留赠,知下笔之有神。” |
知人之鉴 | 《晋书·贺循传》:“雅有知人之鉴,拔同郡杨方于卑陋,卒成名于世。” |
十室九匮 | 宋·欧阳修《新唐书·西域传上·高昌》:“今高昌诛灭,威动四夷,然自王师始征,河西供役,飞米转刍,十室九匮,五年未可复。” |
功臣自居 | 毛泽东《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》:“因为胜利,党内的骄傲情绪,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,……,可能生长。” |
断瓦残垣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