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定口呆的成语故事

拼音mù dìng kǒu dāi
基本解释同“目瞪口呆”。
出处《说唐》第二一回:“惊得王小二目定口呆,眼巴巴看他把三十枝毛竹拖去了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目定口呆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目定口呆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庖丁解牛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养生主》:“庖丁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触……” |
首尾两端 | 《后汉书 西羌传》:“初,饥五同种大豪卢匆,忍良等千余户别留允街,而首尾两端。” |
瞒天过海 | 明 阮大铖《燕子笺 购幸》:“我做提控最有名,瞒天过海无人问,今年大比期又临。” |
不足为奇 | 宋 毕仲游《祭范德孺文》:“人乐其大而忘其私,不然则公不足为奇。” |
如释重负 | 《穀梁传 昭公二十九年》:“昭公出奔,民如释重负。” |
深思远虑 | 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“先帝即位,务休力役,然犹深思远虑,安不忘危,探观旧典,复收盐铁,欲以防备不虞,宁安边境。” |
明月入抱 | 清·缪荃孙《<宋元词四十家>序》:“吾友王子佑遐,明月入抱,蕙风在襟。” |
痴心妇人负心汉 | 明·陆采《怀香记·引示池楼》:“痴心妇人负心汉,这等相思空好看。” |
啮血为盟 | 揆郑《哀政闻社员》:“杨度初时,倡言排满,与黄兴、刘揆一啮血为盟,图为刺客,将赫然革命之健者。” |
倒戢干戈 | 汉·荀悦《汉纪·高祖纪二》:“偃革为轩,倒戢干戈,示不复用兵。” |
以古制今 | 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:“谚曰:‘以书为御者,不尽于马之情。以古制今者,不达于事之变。’” |
高枕而卧 | 《战国策·魏策一》:“事秦,则楚韩必不敢动;无楚韩之患,则大王高枕而卧,国必无忧矣。” |
忙忙碌碌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十三回:“且说贾珍那边,开了宗祠,着人打扫,收拾供器,请神主,又打扫上房,以备悬供遗真影像。此时荣宁二府内外上下,皆是忙忙碌碌。” |
时移势迁 | 元·施惠《幽闺记·招商谐偶》:“说甚么宦室门楣,寒士寻常,望若云霄;时移势迁,为地覆天翻,君去民逃。” |
远见卓识 | 明 焦靖《玉堂丛话 调护》:“解缙之才,有类东方朔,然远见卓识,朔不及也。” |
独木不林 | 汉 崔骃《达旨》:“高树靡阴,独木不林。” |
临事而惧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暴虎冯河,死而无悔者,吾不与也。必也临事而惧,好谋而成者也。” |
痴鼠拖姜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2回:“按俗语说便叫作‘卖盆的自寻的’;掉句文便叫作‘痴鼠拖姜,春蚕自缚’!” |
争长论短 | 宋 柳开《穆夫人墓志铭》:“异性相聚,争长竞短。” |
括目相待 | |
咬血为盟 | |
鸟钞求饱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刘陶传》:“群小竞起,进秉国之位,鹰扬天下,鸟钞求饱,吞肌及骨。” |
自负不凡 | 宋 赵令畤《侯鲭录》卷四:“曾子固曰:‘王平甫熙宁癸丑岁直宿崇文院……梦觉时禁中已鸣钟,平甫颇自负不凡,为诗记之。’” |
变化不测 | 唐 韩愈《殿中少监马君墓志》:“当是时,见王于北亭,犹高山深林巨谷,龙虎变化不测。” |
慢易生忧 | 《管子·内业》:“思索生知,慢易生忧,暴傲生怨,忧郁生疾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