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长弃短的成语故事

拼音qǔ cháng qì duǎn
基本解释吸取长处抛弃短处。
出处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结构》:“并前人已传之业,亦为取长弃短,别出瑕瑜,使人知所从违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取长弃短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取长弃短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覆水难收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何进传》:“国家之事,亦何容易!覆水不可收。宜深思之。” |
草莽英雄 | 冯铿《红的日记》:“胸前和肩膀上缠着眩着人眼的红色标帜,真是个‘草莽英雄’的气慨。” |
按图索骥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梅福传》:“今不循伯者之道,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,取当时之士,犹察伯乐之图,求骐骥于市,而不可得,亦已明矣。” |
千金买骨 | 清·荑荻散人《玉娇梨》第12回:“晚生下士,蒙老先生怜才心切,欲自愧怍,故得冒充名流,作千金买骨。” |
男儿膝下有黄金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1卷:“林上舍道:‘男儿膝下有黄金,如何拜人?’” |
坐而待弊 | 语出三国 蜀 诸葛亮《后出师表》:“然不伐贼,王业亦亡,惟坐而待亡,孰与伐之。” |
打草蛇惊 | 《景德传灯录·省念禅师》:“问:‘四众围观,师说何法?’师曰:‘打草蛇惊’” |
普天之下 | 《诗经 小雅 北山》:“溥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。” |
不存芥蒂 | 汉 司马相如《子虚赋》:“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,曾不蒂芥。” |
色艺无双 | 清·李斗《扬州画舫录》第五卷:“小旦马大保,为美臣子,色艺无双。” |
相门有相,将门有将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文闻将门必有将,相门必有相。” |
立锥之地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留侯世家》:“今秦失德弃义,侵伐诸侯社稷,灭六国之后,使无立锥之地。” |
桃李之教 | 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延师》:“学生自愧蒲柳之姿,敢烦桃李之教。” |
木干鸟栖 | 春秋·齐·晏婴《晏子春秋·外篇》:“身不敢饮食,拥辕执轺,木干鸟栖,袒肉暴骸。” |
神色不惊 |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灵》卷十:“和尚当时被节度使抛向水中,神色不动,如今何得恁么地?” |
窃窃诩诩 | 明·方孝孺《与赵伯钦书》:“而习俗卑下,学者祰于旧闻,不复知有学术,窃窃诩诩,苟且自恕。” |
响和景从 | 明·张居正《光禄大夫柱国少傅……吕公墓志铭》:“稽古盛际,同寅协恭,百僚师之,以洽时雍,譬伯与仲,响和景从。” |
芝兰生于深林 | 《孔子家语·在厄》:“芝兰生于深林里,不以无人而不秀;君子修道立德,不为困穷而败节。” |
坚苦卓绝 | 清 朱琦《书欧阳永叔答尹师鲁书后》:“虽使古人坚苦卓绝之行,推彼其心,其视鼎钁,甘之如饴。” |
挨风缉缝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》第七卷:“但有一二分才貌的,那一个不挨风缉缝,央媒说合。” |
天无绝人之路 | 元 无名氏《货郎担》第四折:“果然天无绝人之路,只是那东北上摇下一只船来。” |
孤傲不群 | 刘斯奋《白门柳·秋露危城》第九章:“偏偏却是天生一副孤傲不群的秉性,社友们都有点怕他,他也懒得管别人。” |
戴头而来 | 唐·柳宗元《段太尉逸事状》:“甲者出,太尉笑且入,曰:‘杀一老卒,何甲也?吾戴头而来矣。’” |
沉重寡言 | 明 朱国祯《涌幢小品 陈同甫谈兵》:“同甫夜思,幼安沉重寡言,因酒误发,若醒而悟,必杀我灭口。” |
窜端匿迹 | 战国 楚 屈原《楚辞 严忌》:“聊窜端而匿迹兮,嗼寂默而无声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