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帛菽粟的成语故事

拼音bù bó shū sù
基本解释帛:丝织品;菽:豆类;粟:小米,泛指粮食。指生活必需品。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。
出处《宋史 程颐传》:“其言之旨,若布帛菽粟然,知德者尤尊崇之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布帛菽粟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布帛菽粟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反既往 | |
道不同不相为谋 | 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” |
脚踢拳打 | 清·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33回:“遇性暴贼人,还要脚踢拳打。” |
咄嗟便办 |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汰侈》:“石崇为客作豆粥,咄嗟便办。” |
雾暗云深 | 宋·冯取洽《摸鱼儿·玉林君为遗蜕山中桃花赋》词:“玄都观里应遗恨,一抹断烟残缕。愁望处。想雾暗云深,忘却来时路。” |
裘马轻狂 | |
祸福相倚 |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。” |
成风之斫 | |
罗掘俱穷 | |
鸡鹜争食 | 战国·楚·屈原《卜居》:“宁与黄鹄比翼乎?将与鸡鹜争食乎?” |
能不称官 | 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德不称位,能不称官。” |
被宠若惊 | 宋苏轼《谢中书舍人启》:“未及期年,擢置周行,遽参法从,省躬无有,被宠若惊。” |
闷闷不悦 | 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24回:“‘只可惜他落在别国,倒在此处做了对头。奈何,奈何!’闷闷不悦,这也不题。” |
鹊返鸾回 | 宋·杨万里《谢胡子远郎中惠蒲大韶墨报以龙涎心字香》:“我无鹊返鸾回字,我无金章玉句子。” |
宵旰忧劳 | 《明史 吴时来传》:“若不去嵩父子,陛下虽宵旰忧劳,边事终不可为也。” |
纳污藏疾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川泽纳污,山薮藏疾,瑾瑜匿瑕,国君含垢,天之道也。” |
澄源正本 | 宋·陈亮《附朱熹<寄陈同甫书>》:“而其所以培壅本根,澄源正本,为异时发挥事业之地者,盖光大而高明矣。” |
眩目惊心 | 宋刘氏《重修文宣王庙记》:“增华崇丽,眩止惊心。” |
引首以望 | 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如有不嗜杀人者,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。”《新五代史 唐臣传 郭崇韬》:“况今大号已建,自河以北,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。” |
坐靡廪饩 | 明·归有光《封中宪大夫兴化知府周公行状》:“若乃反复淹绵,坐靡廪饩,臣罪益深,亦非朝廷用人之意矣。” |
铢两悉称 | 明 周晖《金陵琐事》:“梁同考坐吏书之左,去官三百余员,铢两悉称,士林服之,士林荣之,此皆破格之异命也。” |
嘴尖舌快 | 明·伏雌教主《醋葫芦》第15回:“不期成茂妻子,一则不知就里,二则嘴尖舌快,竟把‘都大叔进学迎过,不到我家’的话一一说完。” |
包胥之哭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“立依于庭墙而哭,日夜不绝声,勺饮不入口。” |
创意造言 | 唐·李翱《答朱载言书》:“六经之词也,创意造言,皆不相师。” |
地裂山崩 | 清·无名氏《说呼全传》第19回:“只听半空中一声大震,好似地裂山崩,抬头一看,依旧红日青天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