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诚相信的成语故事

拼音tuī chéng xiāng xìn
基本解释诚:真心。以诚心相待,互相信任。
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5回:“臣与蜀主,推诚相信,知臣本心,必不肯杀臣之家小也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推诚相信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推诚相信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寸进尺退 | 《老子》第六十九章:“不敢进寸而退尺。” 唐·韩愈《上兵部李侍郎书》:“寸进尺退,卒无所成。” |
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言语》:“从山阴道上行,山川自相映发,使人应接不暇。” |
自相残杀 | 《晋书 石季龙载记下》:“季龙十三子,五人为冉闵所杀,八人自相残杀。” |
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 | 宋·朱熹《中庸集注》第十三章:“故君子之治人也,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” |
摧枯拉腐 | 《三合会讨满清檄文》:“摧枯拉腐,破釜沉舟。” |
电掣风驰 | 清·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卷下:“龙腾虎啸,不足比其雄;电掣风驰,不足喻其疾。” |
谆谆不倦 | 明·程颐《明道先生行状》:“先生从容告语,谆谆不倦,在邑三年,百姓爱之如父母,去之日,哭声震野。” |
许友以死 | 《周礼·曲礼上》:“父母存,不许友以死,不有私财。” |
原原委委 |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九:“且说这段故事出在那个地方,甚么人家,怎的起头,怎的了结?看官不要性急,待小子原原委委说来。” |
由表及里 | 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:“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、去伪存真、由此及彼、由表及里的思索。” |
兵老将骄 | 元·郑廷玉《楚昭王》第四折:“我想子胥深入敌境,兵老将骄,可不战而破。” |
下笔成章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陈思王植传》:“言出为论,下笔成章。” |
朝云暮雨 | 战国·楚·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妾在巫山之阳,高丘之阻,旦为朝云,暮为行雨。朝朝暮暮,阳台之下。” |
桂玉之地 | 宋·戴埴《鼠璞·桂玉》:“马存字长游,谓子游京师,薪如束桂,米如裹玉,世以桂玉之地为京师。” |
诛心之论 |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90回:“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,其实只想以手代剪。这个‘撕’字乃诛心之论,如何不切!” |
赍志以没 | 南朝·梁·江淹《恨赋》:“赍志没地,长怀无已。” |
真赃实犯 | 明 徐渭《女状元》第三出:“临邛卓家失了盗,那伙做公的没处拿真赃实犯。” |
宵旰忧劳 | 《明史 吴时来传》:“若不去嵩父子,陛下虽宵旰忧劳,边事终不可为也。” |
重光累洽 | 唐·崔融《嵩山启母庙碑》:“重光累洽,下武嗣文,负扆而化,垂衣以君。” |
苦口恶石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美疢不如恶石:夫石犹生我,疢之美,其毒滋多。” |
一口同音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一回:“所以听得周三说了一句,大家就一口同音说,以义气为重。” |
破釜沉船 | 梁启超《南学会叙》:“震撼精神,致心昄命,破釜沉船,以图自保于万一。” |
迎刃以解 | 《中国近代文论选·论科学之发达可以辟旧小说之荒谬思想》:“准此推之,以真理诘幻状,以实验捣虚情,虽举国若狂,万人同梦,而迎刃以解,涣然冰消。” |
椎心呕血 | 《“五四”爱国运动资料·上海罢市救亡史》:“驱策代表等匍匐来京,作最后之请求,冀当途之觉悟,椎心呕血,谨为我大总统缕陈之。” |
苦语软言 | 南朝·梁·刘孝绰《栖隐寺碑》:“苦语软言,随方弘训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