计劳纳封的成语故事


计劳纳封

拼音jì láo nà fēng

基本解释计:计算;劳:功劳;纳:接受;封:封赏。指按功劳大小接受封赏。

出处《晋书·庾亮传》:“此之厚幸,可谓弘矣,岂复得计劳纳封,受赏司勋哉!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计劳纳封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计劳纳封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顺口溜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六章:“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眼下的形势:上面放,下面望,中间有些顶门杠!”
赏心悦目 《宋史 范镇传》:“凡可以荡心悦目,不宜有加于旧。”
爱人以德 西汉 戴圣《礼记 檀弓上》:“君子之爱人也以德,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。”
遗迹谈虚 宋·程大昌《〈演繁露〉序》:“然有退之(韩愈)之学则可,无退之之学而遗迹谈虚,恐援据所及,金根金银或相贸易,并可赧矣。”
放诸四海而皆准 《礼记 祭义》:“推而放诸东海而准,推而放诸西海而准,推而放诸南海而准,推而放诸北海而准。”
纵情欢乐
枉费唇舌 明·伏雌教主《醋葫芦》第九回:“这官去后,伯伯仍前旧性不改,却不枉费唇舌?”
沧海一粟 宋 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。”
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 张恨水《啼笑姻缘》续集第八回:“她这两句话,问得沈国英很感到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。”
凤髓龙肝 明·孙仁孺《东郭记·吾将瞷良人之所也》:“他故人情蔼,消受他凤髓龙肝;我寸舌应嚼坏,愧没归遗两女子。”
东窗计 《剪灯新话 天台访隐录》:“建炎南渡多翻覆,泥马逃来御黄屋……东窗计就通和好,鄂王赐死蕲王老。”
姓甚名谁 元 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一折:“[孛老云]兀那婆婆,你是那里人氏?姓甚名谁?因甚着这个人将你勒死? ”
胸中甲兵 《魏书 崔浩传》:“汝曹视此人,尪纤懦弱,手不能弯弓持矛,其胸中所怀,乃逾于甲兵。”
飞鹰走犬 元·李直夫《虎头牌》第一折:“我如今欲待去消愁闷,则除是飞鹰走犬,逐逝追奔。”
狐裘蒙茸 《史记·晋世家》:“狐裘蒙茸,一国三公,吾谁适从?”
沉毅寡言 《资治通鉴·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广德元年》:“崇义有勇力,能卷铁舒钩,沉毅寡言,得众心。”
割须弃袍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8回:“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。操闻之,即扯旗角包颈而逃。”
少壮派 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学校里已经什么‘粤派’、‘少壮派’、‘留日派’闹得乌烟瘴气了。”
不依本分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9回:“黄文炳道:‘那厮也是个不依本分的人。’”
不根之谈 清 沈涛《交翠轩笔记》第四卷:“扬州有喜姓,俗言先本姓史,嫌与死同音,乃改为喜。此不根之谈也。”
犯颜敢谏 唐·刘蕡《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》:“臣诚不佞,有匡国致君之术,无位而不得行;有犯颜敢谏之心,无路而不得达。”
临危不顾 《三国志 魏志 陈留王传》:“和、琇、抚皆抗不挠,拒会凶言,临危不顾。”
断梗流萍 宋·秦观《别贾耘老》诗:“人生百龄同臂伸,断梗流萍暂相亲。”
救过不赡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》:“若死者有知,先王之积怒久矣,太后救过不赡,何暇及私魏丑夫乎?”
千金之体 老舍《老张的哲学》第24回:“女儿千金之体万一有些差错,咱们祖宗的名声可要紧呀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