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蔡之厄的成语故事

拼音chén cài zhī è
基本解释陈蔡:春秋时期的陈国和蔡国;厄:灾难。形容旅途中被生活所困。
出处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,无上下之交也。”
陈蔡之厄的典故
春秋时期,大思想家孔子为了推行他的仁政及儒家思想,带领弟子数十人周游春秋列国。在楚国受到冷落后,就去陈国及蔡国游说,他们一行走到陈蔡国之间的荒野中发病,只好困在那里,弟子围着孔子而坐,没有粮食。后来他们坚持前行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陈蔡之厄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和风细雨 | 南朝 陈 张正见《陪衡阳游耆阇诗》:“清风吹麦垄,细雨濯梅林。” |
千丝万缕 | 宋 辛弃疾《蝶恋花》:“会少离多看两鬓。万缕千丝,何况新来病。” |
输肝剖胆 | 唐·李白《行路难》:“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,拥篲折腰无嫌猜,剧辛,乐毅感恩分,输肝剖胆效英才。” |
野鹤闲云 | 宋·尤袤《全唐诗话》卷六:“州亦难添,诗亦难改,然闲云孤鹤,何天而不可飞。” |
不知自爱 | |
过眼云烟 | 宋 苏轼《宝绘堂记》:“见可喜者,虽时复蓄之,然为人取去,亦不复惜也。譬之烟云之过眼,百鸟之感耳,岂不欣然接之,然去而不复念也。” |
诗礼之训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季氏》:“曰:‘学《诗》乎?’对曰:‘未也。’……曰:‘学《礼》乎?’对曰:‘未也。’” |
纡郁难释 | 西汉·刘向《九叹·忧苦》:“愿假簧以舒忧兮,志纡郁其难释。” |
蝉联蚕绪 | 宋·沈辽《<苏州承天寺永安长老语录>序》:“昔如来以正法眼藏授大迦叶,蝉联蚕绪,以传于今。” |
饮血茹毛 | 《礼记·礼运》:“未有火化,食草木之食,鸟兽之肉,饮其血,茹其毛,未有麻丝,衣其羽皮。” |
流汤滴水 | |
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 | 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六回:“大先生,‘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’!就像三十年前,你二位府上何等优势,我是亲眼看见的。” |
唯唯否否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太史公自序》:“太史公曰:'唯唯,否否,不然。'” |
挤眉弄眼 | 元 王实甫《破窑记》第一折:“挤眉弄眼,俐齿伶牙,攀高接贵,顺水推舟。” |
说家克计 | 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二折:“有一等妇女每相随,并不说家克计,则打听些闲是非。” |
骥伏盐车 |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楚策四》:“夫骥之齿至矣,服盐车而上太行。” |
现钟弗打 | |
抉瑕擿衅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陈元传》:“遗脱纤微,指为大尤;抉瑕擿衅,掩其弘美;所谓‘小辩破言,小言破道’者也。” |
不露辞色 | 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》:“林甫城府深密,人莫窥其际,好以甘言啖人,而阴中伤之,不露辞色。” |
抱玉握珠 | 语出三国 魏 曹植《与杨德祖书》:“当此之时,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,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。” |
残汤冷饭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2回:“两个自吃了一回,剩下些残汤冷饭,与卢俊义吃了。” |
谄谀取容 | 《史记 平准书八》:“自是之后,有腹诽之法,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。 |
久怀慕蔺 | 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既学,慕蔺相如之为人,更名相如。” |
嫌好道恶 |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十二回:“小弟生性喜欢养几匹马,他就嫌好道恶的,说着蹋了他的院子。” |
推门入桕 |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0卷:“死了,两个正是推门入桕。免不得买具棺木盛殓,把去烧了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