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五一十的成语故事


一五一十

拼音yī wǔ yī shí

基本解释五个;十个地计数。指原原本本;清清楚楚;毫无遗漏。

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5回:“这妇人听了这话,也不回言,却踅过来,一五一十,都对王婆和西门庆说了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一五一十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一五一十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天下归心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尧曰》:“兴灭国,继绝世,举逸民,天下之民归心焉。”
稍胜一筹 清·秋瑾《致秋誉章书》:“吾哥虽稍胜一筹,而无告语则同,无戚友之助亦同。”
进旅退旅 西汉 戴圣《礼记 乐记》:“今夫古乐,进旅退旅,和正以广。”
鼓腹含和 严复《主客平议》:“煕皞之民,耕三馀一,鼓腹含和,无过庶过富之通患。”
粗心大意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回:“忽然灵机一动,心中悟将过来:‘这是我粗心大意。我若不进去,他怎得出来?’”
保守主义 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:“正确地规定战略方向,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,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,转移时反对逃跑主义。”
以战去战 先秦 商鞅《商君书 画策》:“故以战去战,虽战可也。”
慷慨赴义 明·朱鼎《玉镜台记·王敦反》:“大丈夫当慷慨赴义,何用悲为!”
暴衣露盖 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:“鲍生谓丞相曰:‘王暴衣露盖,数使使劳苦君者,有疑君心也。’”
迁思回虑 汉 司马相如《封禅文》:“乃迁思回虑,总公卿之议,询封禅之事。”
桀骜不恭 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六七回:“围乃共王之庶子,年齿最长,为人桀骜不恭,耻居人下,恃其才器,阴畜不臣之志。”
拿腔作势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5回:“那贾环便来到王夫人炕上坐着,令人点了蜡烛,拿腔做势的抄写。”
石火光阴
如意算盘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44回:“好便宜!你倒会打如意算盘!十三个半月工钱,只付三个月!你同我了事,我却不同你干休!”
囊箧萧条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32卷:“但阿姊千里间关,同郎君远去,囊箧萧条。”
途途是道 聂绀弩《<女权论辩>题记一》:“女人的幸福是看他的丈夫怎样,应该先努力安排一个家等等,这样或者那样,说得途途是道。”
有幸有不幸 清·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》第六卷:“仆韩愈《淮西碑》而用段文昌,韩遂以仆碑得名。人之有幸有不幸,亦文之有幸有不幸也。”
余音袅袅 宋·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其声呜呜然,如怨如慕,如泣如诉;余音袅袅,不绝如缕。”
口吻生花 唐 冯贽《云仙杂记》第五卷引《白氏金锁》:“张祜苦吟,妻孥唤之不应,以责祜。祜曰:‘吾方口吻生花,岂恤汝辈。’”
溢气坌涌
兵犹火也,不戢自焚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夫兵,犹火也,弗戢,将自焚也。”
残篇断简 北周·庚信《谢滕王集序启》:“某本乏财用,无多作述……至如残编落简,并入尘埃;赤轴青箱,多从灰烬。”
狐疑犹豫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狐疑犹豫,后必有悔。”
利深祸速 《后汉书 皇后纪》序:“任重道悠,利深祸速。”
曼衍鱼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