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有迳庭的成语故事


大有迳庭

拼音dà yǒu jìng tíng

基本解释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大有迳庭,不近人情焉。”王先谦集解引宣颖云:“迳,门外路;庭,堂外地;大有,谓相远之甚。”后称彼此差异很大为“大有迳庭”。

出处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大有迳庭,不近人情焉。”王先谦集解引宣颖云:“迳,门外路;庭,堂外地;大有,谓相远之甚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大有迳庭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大有迳庭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南辕北辙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魏策》:“以广地尊名,王之动愈数,而离王愈远耳。犹至楚而北行。”
尾大不掉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十一年》:“末大必折,尾大不掉。”
武爵武任 《商君书 去强》:“兴兵而伐,则武爵武任,必胜。”
玄之又玄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”
衽革枕戈 严复《原强》:“当是之时,哀哀黔首,衽革枕戈,不得喙息,盖几靡有孑遗,秏矣!”
拥孺人,抱稚子
十拿十稳 清·张南庄《何典》:“活鬼道:‘既是天尊显圣,将来生子是十拿十稳的了。’”
心如木石 《五灯会元 百丈怀海禅师》:“一切诸法,莫记忆,莫缘念,放舍身心,令其自在,心如木石,无所辨别。”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四》:“君不以异类见薄,故为悦己者容,北室生心如木石,吾安敢近?”
疾雷不及塞耳 《淮南子 兵略训》:“故善用兵者,见敌之虚,乘而勿假也,追而勿舍也,迫而勿去也,击其犹犹,陵其与与,疾雷不及塞耳,疾霆不暇掩目。”
如椽之笔 唐·房玄龄《晋书·王徇传》:“徇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,既觉,语人云:‘此当有大手笔事。’”
附影附声 清·钮琇《觚剩·惠士陈言》:“何意三春出作之时……始觉说痴说梦,无非附影附声。”
初生之犊不惧虎 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四回:“俗云:‘初生之犊不惧虎。’父亲纵然斩了此人,只是西羌一小卒耳;倘有疏虞,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。”
鞭约近里 宋 朱熹《答范伯崇书》:“凡事自立章程,鞭约近里,勿令心志流漫。”
肯堂肯构 《尚书 大浩》:“若考作室,既底法,厥子乃弗肯堂,矧肯构?”孔传:“以作室喻政治也,父已致法,子乃不肯为堂基,况肯构立屋乎?”
花晨月夕 清 汪汝谦《画舫约》:“花晨月夕,如乘彩云而登碧落。”
鞭长不及 郭沫若《高渐离》第四幕:“楚国和秦国的仇恨最深,秦国的势力也有点鞭长不及,将来天下大乱的时候,一定从那儿开头。”
行不知往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故行不知往,处不知所持,食不知所味,天地之强阳气也,又胡可得而有邪!”
霞友云朋 宋·叶适《朝请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陈公墓志铭》:“或栖连岗,或泛长流;霞友云朋,造物与游。”
成城断金 语出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故谚曰:‘众心成城,众口铄金。’”又《易·系辞上》:“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。”
虚而虚之 《草庐经略·虚实》:“虚而虚之,使敌人转疑以我为实。”
亲亲热热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7卷:“一味将笑撮在脸上,调引这几个小男女,亲亲热热,胜如亲生。”
骥伏盐车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楚策四》:“夫骥之齿至矣,服盐车而上太行。”
取民愈广
向隅之感 鲁迅《记“发薪”》:“然而还有薪水的和新近加俸的呢,可就不免有向隅之感。”
养虎留患 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五六回:“今其子乃欲见逐,岂非养虎留患耶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