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名道姓的成语故事

拼音tí míng dào xìng
基本解释犹指名道姓。指对人不尊敬。
出处元郑廷玉《忍字记》第一折:“这个穷弟子孩儿,要钱则要钱,题名道姓怎的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题名道姓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题名道姓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口快心直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云姑娘,你如今长大了,越发心直嘴快了。” |
衣锦还乡 | 《南史 刘之遴传》:“武帝谓曰:‘卿母年德并高,故会卿衣锦还乡,尽荣养之理。’” |
绵里藏针 | 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:“当日说知心,绵里藏针。” |
眄视指使 |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燕策一》:“冯几据杖,眄视指使,则厮役之人至矣。” |
好语如珠 | 宋·苏轼《次韵答子由》诗:“好语如珠串一一,妄心如膜退重重。” |
同气连枝 | 南朝梁·周兴嗣《千字文》:“孔怀兄弟,同气连枝。” |
神志不清 | 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12回:“弟子方才被什么妖人迷住,弄得身不由己、神志不清。” |
居心叵测 | 清 林则徐《使粤奏稿》:“且其居心叵测,反覆靡常。” |
克伐怨欲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宽问》:“克、伐、怨、欲不行焉,可以为仁矣。” |
雾里看花 | 唐 杜甫《小寒食舟中作》诗:“春水船如天上坐,老年花似雾中看。” |
化悲痛为力量 | 赵朴初《永难忘(自度曲)》:“闻号召,意深长:‘化悲痛为力量!’” |
败材伤锦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刘玄传》:“败材伤锦,所宜至虑。” |
远涉重洋 | 余秋雨《霜冷长河·琉璃》:“她远涉重洋,多方拜师,尽倾资财,遍尝磨难。” |
策勋饮至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:“凡公行告于宗庙,反行饮至,舍爵策勋焉。” |
固步自封 | 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22章:“只是陈陈相因,固步自封,丝毫没有改革求进步的意思。” |
治国齐家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,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。” |
下笔成章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陈思王植传》:“言出为论,下笔成章。” |
疑信参半 | 宋 魏了翁《江陵别安抚书》:“少之时,有言人之簠簋不饰者,辄咎其诬人;迨稍涉世,疑信参半,今则信其有是人也。” |
作舍道旁 | 《幼学琼林 卷三 人事类》:“作舍道旁,议论多而难成。” |
东南之秀 | 《南史·王筠传》:“筠曰:‘陆平原东南之秀,王文度独步江东,吾得比踪昔人,何所多恨。’乃欣然就职。” |
忐忐忑忑 | 元 无名氏《抱妆盒》第四折:“急的俺忐忐忑忑把花言语谩支吾,当初当也波初,俺也拚的厮挺触。” |
存心养性 | 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存其心,养其性,所以事天也。” |
抱不平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5回:“气的我只有替平儿打抱不平。” |
鹭约鸥盟 | 宋·高观国《青玉案》词:“一堤风月,六桥烟水,鹭约鸥盟在。” |
赤绳绾足 | 明·张景《飞丸记·盟寻泉石》:“想赤绳绾足再难逃,只愿得同谐到老,历天长地久,永把琴瑟调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