亡国之器的成语故事


亡国之器

拼音wáng guó zhī qì

基本解释指象箸、玉杯之类的器皿,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。

出处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贵直》:“亡国之器陈于廷,所以为戒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亡国之器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亡国之器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挖空心思 清 俞万春《荡寇志》:“今此贼挖空心思,用到如许密计,图我安如泰山之郓城。”
要言不烦 三国 魏 管辰《管辂别传》:“可谓要言不烦也。”
未雨绸缪 《诗经 豳风 鸱鸮》:“迨天之未阴雨,彻彼桑土,绸缪牖户。”
醍醐灌顶 《敦煌变文集 维摩诘经讲经文》:“令问维摩,闻名之如露入心,共语似醍醐灌顶。”
呕心沥血 唐 韩愈《归彭城》诗:“刳肝以为纸,沥血以书辞。”
鸮鸣鼠暴 明·夏完淳《周公论》:“鸮鸣鼠暴,竟为酷祸,所谓犹豫之失也。”
日以继夜 《国语 吴语》:“孤日夜相继,匍匐就君。”
东飘西徙 明·陆采《明珠记·江会》:“几年间东飘西徙,今日里天教重会。大海船头,果有相撞时。”
枝别条异 汉张衡《求合正三史表》:“臣伏见陛下思光先绪,以典籍为本,而史书枝别异,不同一贯。”
心正笔正 《旧唐书·柳公权传》:“用笔在心,心正则笔正。”
能言会道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六回:“这位侄少爷算得能言会道。”
老而不死 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曰:‘幼而不孙弟,长而无述焉,老而不死是为贼。”
嗫嗫嚅嚅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五:“只得来见襄敏公。却也嗫嗫嚅嚅,未敢一直说失去小衙内的事。”
知天知地 春秋·齐·孙武《孙子·地形》:“知地知天,胜乃可全。”
演武修文 元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一折:“那其间教训成人,演武修文,重掌三军。”
珠履三千 唐·李白《江上赠窦长史》:“不同珠履三千客,别欲论交一片心。”
担戴不起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七回:“若有些须怠慢,山人就担戴不起!”
遗训馀风
谨谨慎慎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9回:“如今进来了,老姑嫂两个照看得谨谨慎慎,一根草也不许人动。”
秤薪而爨 《淮南子 泰族训》:“称薪而爨,数米而炊,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也。
云雨高唐 明·张景《飞丸记·坚持雅操》:“云雨高唐无心梦,良缘自挫甘磨弄。”
谋虑深远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辛庆忌传》:“光禄勋庆忌行义所在,柔毅敦厚,谋虑深远。”
大哄大嗡
趁哄打劫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六回:“他也不救火,他也不叫水,拿着那袈裟,趁哄打劫,拽回云步,径转山洞而去。”
格高意远 宋·王禹偁《送丁谓序》:“去年得富春生孙何文数十篇,格高意远,大得六经旨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