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颗结草的成语故事

拼音wèi kē jié cǎo
基本解释春秋晋魏颗不从父以嬖妾殉葬之命而遣嫁之,后与秦将杜回战于辅氏,“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,杜回踬而颠,故获之。夜梦之曰:‘余,而所嫁妇人之父也……余是以报。’”见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。后因以“魏颗结草”表示受恩深重,竭力报效之意。
出处春秋晋魏颗不从父以嬖妾殉葬之命而遣嫁之,后与秦将杜回战于辅氏,“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,杜回踬而颠,故获之。夜梦之曰:‘余,而所嫁妇人之父也……余是以报。’”见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。
魏颗结草的典故
春秋时期,晋国大夫魏颗没有按照父亲神志不清的遗愿,让父亲的小妾去陪葬而让她改嫁他人。后来在同秦将杜回作战时,那小妾父亲的灵魂在战场上把草打结绊倒秦国大将杜回,帮助魏颗擒拿杜回,算是对他的报答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魏颗结草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捻神捻鬼 |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1卷:“婆婆捻神捻鬼的叫噤声!” |
知难而进 | 左丘明《左传 定公六年》:“陈寅曰:‘子立后而行,吾室亦不亡,唯居亦以我为知难而行也。’” |
精打细算 | 冰心《咱们的五个孩子》:“教给他们记帐,看看钱都花在哪里,教给他们精打细算。” |
天时地利人和 | 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”《孙膑兵法 月战》: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三者不得,虽胜有殃。” |
意攘心劳 | 明·无名氏《三化邯郸》第二折:“卢生也,也是你三生累积功千劫,教我一夜思量计万条,意攘心劳。” |
不解之缘 | 南朝 梁 萧统《古诗十九首》:“文采双鸳鸯,裁为合欢被;著以长相思,缘以结不解。” |
水送山迎 | 唐·吴兢《富春》诗:“水送山迎入富春,一川如画晚晴新。” |
云奔潮涌 | 宋·周密《武林旧事》第一卷:“千乘万骑,如云奔潮涌,四方万姓,如鳞次蚁聚。” |
石崇斗奢 | |
红瘦绿肥 | 宋·吴礼文《桃源忆故人暮春》词:“画桥流水飞花舞,柳外斜风细雨。红瘦绿肥春暮,肠断桃源路。” |
宗庙社稷 | 《周易·震》:“出,可以守宗庙社稷,以为祭主也。” |
放辟淫侈 | 清·刘大櫆《<张弘勋诗集>序》:余观今之为友者,无故而聚于一室,酒食嬉戏,相与为放辟淫侈之谈。” |
攻其一点,不及其余 | 《新华半月刊》1959年第2期:“那些还不觉悟的人就冷眼旁观,吹毛求疵,攻其一点,不及其余。” |
连街倒巷 | 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八九回:“当时百姓连街倒巷,皆怨商君。” |
五里雾 | 《后汉书·张楷传》:“性好道术,能作五里雾。” |
全璧归赵 | 南朝·梁·王僧孺《与何炯书》:“动一议可以固邦兴国,全璧归赵,飞矢救燕。” |
败国亡家 | 参见“败国丧家”。 |
荏苒日月 | 梁启超《三十自述》:“欲草一中国通史,以助爱国思想之发达,然荏苒日月,至今犹未能成十之二。” |
丰度翩翩 | 清 张春帆《九尾龟》第四回:“旁观的人,见十余部马车络绎而来,末后一部车上坐着秋谷,精神轩翥,丰度翩翩,香留荀令之裾,粉傅何郎之面,真似灵和疏柳,张绪当年。” |
当之有愧 | 宋·欧阳修《回丁判官书》:“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;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。”常用自谦之辞。 |
移风革俗 | 《魏书 高闾传》:“移风革俗,天保载定。” |
袖里玄机 | 清·陈瑞生《再生缘》第66回:“又不知,袖里玄机怎主张。” |
切磨箴规 | 南朝·梁·周兴嗣《千字文》:“交友投分,切磨箴规。” |
市不二价 | 《三国志 魏志 王烈传》“卒于海表”裴松之注引《先贤行状》:“烈居之历年,未尝有患。使辽东强不凌弱,众不暴寡,商贾之人,市不二价。” |
恪守成式 | 《清史稿·端慧太子永琏传》:“朕御极后,恪守成式,亲书密旨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