苞藏祸心的成语故事


苞藏祸心

拼音bāo cáng huò xīn

基本解释苞:通“包”,包藏;祸心:害人之心。心里暗藏着不可告人的坏主意。

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皇后纪下·献帝伏皇后》:“阴怀妒害,苞藏祸心,弗可以承天命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苞藏祸心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苞藏祸心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炙手可热 唐 杜甫《丽人行》:“炙手可热势绝伦,慎莫近前丞相嗔。”
杜绝言路 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操欲迷夺时明,杜绝言路。”
来踪去迹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6卷:“陆婆向来也晓得儿子些来踪去迹,今番杀人一事,定有干涉,只是不敢问他,却也怀着鬼胎。”
既成事实 唐 杜甫《雨不绝》诗:“鸣雨既过渐细微,映空摇扬如丝飞。”
铜壶滴漏 唐 温庭筠《鸡鸣埭歌》:“铜壶漏断梦初觉,宝马尘高人未知。”
涂炭生民 明·沈采《千金记·登拜》:“狂秦暴虐,涂炭生民。”
田夫野老 《北齐书·王琳传》:“当时田夫野老,知与不知,莫不为之歔欷流泣。”
贼眉贼眼 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三回:“正说话间,只见小和尚左手拿一只灯,右手提一壶茶,走进来贼眉贼眼,将灯放下,又将茶壶放在桌上,两只贼眼东瞧西看,连话也不说,回头就走。”
赭衣满道 《隋书、酷吏传序》:“昔秦任狱吏,赭衣满道。”
匿迹潜形 元 高文秀《黑旋风》第一折:“我只是吞声忍气,匿迹潜形。”
自我作故 唐 刘知几《史通 称谓》:“唯魏收远不师古,近非因俗,自我作故,无所宪章。”
略知皮毛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17回:“才女才说学士大夫论及反切尚切瞠目无语,何况我们不过略知皮毛,岂敢乱谈,贻笑大方!”
贵冠履轻头足 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:“今重法而弃义,是贵其冠而忘其头足也。”
深山长谷 宋·曾巩《南轩记》:“此吾之所以于内者,得其时则行,守深山长谷而不出者,非也。”
一枝一节 明·莫是龙《画说》:“画树之窍,只在多曲,虽一枝一节,无有可直者。”
豺狼成性 唐 骆宾王《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》:“加以虺蜴为人,豺狼成性。”
虎体熊腰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回:“为首一将,生得广额阔面,虎体熊腰;吴郡富春人也,姓孙,名坚,字文台,乃孙武子之后。”
半涂而罢 唐 韩愈《论淮西事宜状》:“陛下持之不坚,半涂而罢,伤威损费,为弊必深。”
独弦哀歌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天地》:“子非夫博学以拟圣,於于以盖众,独弦哀歌,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?”
舞文枉法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106回:“稽查书办,没有一个不舞文枉法。”
盲翁扪籥 宋 苏轼《日喻》:“生而眇者不识日,问之有目者。或告之曰:‘日之状如铜槃。’扣槃而得其声。他日闻锺以为日也。或告之曰:‘日之光如烛。’扪烛而得其形,他日揣籥以为日也。日之与锺籥亦远矣,而眇者不知其异,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。”
茅茨不翦,采椽不斫 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尧之王天下也,茅茨不翦,采椽不斫。”
有子存焉 战国·郑·列御寇《列子·汤问》:“虽我之死,有子存焉。”
三瓦两舍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因帮了一个生铁王员外儿子使钱,每日三瓦两舍,风花雪月,被他父亲开封府告了一纸文状。”
视微知著 三国 蜀 诸葛亮《便宜十六策 思虑》:“君子视微知著,见始知终,祸无从起,此思虑之政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