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头加秽的成语故事

拼音fó tóu jiā huì
基本解释比喻不好的东西放在好东西上面,玷污的好的东西。
出处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七:“崔相公入寺,见鸟雀于佛头上放粪,乃问师曰:‘鸟雀还有佛性也无?’师曰:‘有。’崔曰:‘为什么向佛头上放粪?’师曰:‘是伊为什么不向鹞子头上放?’”
佛头加秽的典故
唐穆宗时期,崔群游览湖南东寺,见鸟雀在佛像头上拉屎,就对住持说鸟雀没有佛性,对佛大不敬,住持说鸟雀有佛性,它们选择在佛头上拉屎,是因为佛性慈善,容忍众生,对外物从不计较,鸟雀也明白这点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佛头加秽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风声鹤唳 | 唐 房玄龄《晋书 谢玄传》:“闻风声鹤唳,皆以为王师已至。” |
阿弥陀佛 | 元 张国宾《合汗衫》第四折:“张寿友曰:'阿弥陀佛,这个是谁?'卜儿云:'这便是媳妇儿。'” |
心不在焉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大学》:“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” |
言归正传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1回:“和尚一看不对头,赶紧言归正传,预备说完了好告辞。” |
万缕千丝 | 宋·戴石屏《怜薄命》词:“道旁杨柳依依,千丝万缕,拧不住一分愁绪。” |
头重脚轻根底浅 | 毛泽东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:“有一副对子,是替这种人画像的。那对子说:墙上芦苇,头重脚轻根底浅;山间竹笋,嘴尖皮厚腹中空。” |
千金之堤,溃于蚁壤 | 清·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隋炀帝》:“乃举国家之事,不属之名义自持之清流,而委之以鄙贱干没之宵小,岂非千金之堤,溃于蚁壤哉?” |
真真假假 | 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12回:“这姓铁的一个少年人,明明为贪色,却真真假假,百般哄诱他不动。” |
变容改俗 | 《吕氏春秋 上德》:“教变容改俗而莫得其所受之,此之谓顺情。” |
别有天地 | 唐 李白诗《答山中人》诗:“问余何意栖碧山,笑而不答心自闲,桃花流水窅然去,别有天地非人间。” |
难鸣孤掌 | 清·平步青《霞外捃屑·时事·刘庸夫》:“在朝非守正不阿之臣,思兴利除害,奈随声附和者,讥不识时,则一薛居洲难鸣孤掌。” |
软刀子 | 鲁迅《集外集拾遗·老调子已经唱完》:“我们的老调子,也就是一把软刀子。” |
法灸神针 | 元·王实甫《本厢记》第三本第四折:“虽不会法灸神针,更胜似救苦难观世音。” |
开疆拓境 | 明·陈子龙《晋论》:“武帝开疆拓境,几侔秦汉。” |
放下屠刀 | 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30卷:“只不迁不贰,是甚力量,便见工夫,佛家所谓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。” |
齐烟九点 | 唐 李贺《梦天》诗:“遥望齐州九点烟,一泓海水杯中泻。” |
连战皆捷 | 《宋书·自序》:“既连战皆捷,士马旌旗甚盛。” |
韬光敛彩 | 明·宋濂《史处士墓碑文》:“自是益韬光敛彩,系情山水间。” |
一切万物 | 《无量寿经》卷上:“设我得佛,自地上以至于虚空,宫殿楼观池流华树,国土所有一切万物,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,严饰奇妙,超诸人天。” |
弃公营私 | 《元史·泰定帝纪》:“四方代祀之使,弃公营私,多不诚洁,以是神不谙格,请慎择之。” |
漫不加意 | 明·刘若愚《酌中志·内臣职掌纪略》:“俱涂饰草率,皆李永贞贪其侵冒,包工了事,漫不加意之所致也。” |
履汤蹈火 | 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重俊传》:“复御家不法,其奴仆若履汤蹈火,忤其意者,或鞭之,或刃之。” |
摄威擅势 | 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汜论训》:“昔者齐简公释其国家之柄,而专任其大臣,将相摄威擅势,私门成党,而公道不行。” |
皲手茧足 | 清 严复《与<外交报>主人论教育书》:“凡可以愈愚者,将竭力近气、皲手茧足以求之。” |
奇山异水 | 朱自清《山野掇拾》:“所记奇山异水,或令我惊心动魄,或让我游目骋怀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