救死扶危的成语故事


救死扶危

拼音jiù sǐ fú wēi

基本解释救护生命垂危者,照顾危亡者。

出处唐 张鷟《龙筋凤髓判 左右骁卫》:“重人贱畜,往哲之嘉猷;救死扶危,明王之盛事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救死扶危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救死扶危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闭门读书 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勉学》:“盖须切磋相起明也。见闭门读书,师心自是。稠人广坐,谬误差失者多矣。”
踵事增华 南朝 梁 萧统《<文选>序》:“盖踵其事而增华,变其本而加厉,物既有之,文亦宜然。”
无动于衷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》:“闻之漠然良久,若不能无动于衷者。”
牡丹虽好,全仗绿叶扶持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10回:“俗话说的,‘牡丹虽好,全仗绿叶扶持’。太太们不亏了凤丫头,那些人还帮着吗?”
遗臭万年 《宋史 林勋等传赞》:“若乃程珌之窃取富贵,梁本大李知孝甘为史欧远鹰犬,遗臭万年者也。”
肉眼凡夫 元 范子安《竹叶舟》第一折:“这都是神仙骨,不似你肉眼凡夫。”
去末归本 《后汉书·章帝本纪》:“比年阴阳不调,饥馑屡臻。深惟先帝忧人之本,……诚欲元元去末归本。”
以点带面 竺可桢《一年来的综合考察》:“考虑全面布局,因此是点面结合,以点带面。”
趾高气扬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桓公十三年》:“莫敖必败,举趾高,心不固矣。”
不问三七二十一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75回:“逛窑姐儿的人,倘给老爷查着了,他不问三七二十一,当街就打。”
金兰契友 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;同心之言,其臭如兰。”
南冠楚囚 《左传·成公九年》:“晋侯观于军府,见钟仪,问之曰:‘南冠而絷者,谁也?’有司对曰:‘郑人所献楚囚也。’使税之,召而吊之。再拜稽首。”
不平则鸣 唐 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:“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。”
喉清韵雅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5回:“便命取了一支紫竹箫来,命佩凤吹箫,文艺唱曲,喉清韵雅,甚令人心动神移。”
身后识方干 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》:“放眼古今多少恨,可怜识后识方干。”
狐裘羔袖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十四年》:“余不说初矣,余狐裘而羔袖。”
仁义君子 《晋书·刑法志》:“戮过其罪,死不可生,纵虐于此,岁以巨计,此乃仁义君子所不忍闻,而况行之于政乎?”
弃之度外 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周孔之业,弃之度外。”
毫不相干 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十回:“其实,月球并无分别,只是半个明,半个暗,盈亏圆缺,都是人眼睛现出来的景相,与月球毫不相干。”
伤教败俗 明·马中锡《罪言》:“今诸小道家浅陋无理,葬得善地,虽杀人巨盗,亦可获福;课得美占,虽弑父与君,亦无大害。伤教败俗,莫过于此。”
避迹藏时 唐 贾至《微子庙碑颂》:“而君崎岖险阻,避迹藏时。”
喜笑盈腮 元·关汉卿《蝴蝶梦》第四折:“这场灾,一时间命运衰,早则解放愁怀,喜笑盈腮。”
蠹国病民 元 刘祁《归潜志》卷十三:“因思一时富贵权势之人,生长纨绮中……非惟不知稼穑之艰难,流于奢淫以蠹国病民,抑又不知世间温饱安逸之正味为不少。”
欺贫重富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7卷:“又有一诗,说欺贫重富,世情皆然,不止一买臣之妻也。”
蹐地局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