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中至正的成语故事

拼音dà zhōng zhì zhèng
基本解释极为公正,不偏不倚。
出处明 王守仁《传习录》上卷:“不知先生居夷三载,处困养静,精一之功,固已超入圣城,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。
暂未找到成语大中至正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大中至正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分秒必争 | 柯岩《奇异的书简 船长》:“我们现在要搞四化,分秒必争哩!” |
不可同日而语 |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赵策二》:“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,岂可同日而言之哉?” |
马首是瞻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十四年》:“苟偃令曰:‘鸡鸣而驾,塞井夷灶,唯余马首是瞻。’” |
以怨报德 | 《国语 周语中》:“以怨报德,不仁。” |
一成不变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王制》:“刑者,侀也。侀者,成也,一成而不可变,故君子尽心焉。” |
虎豹狼虫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回:“手中那棒,上抵三十三天,下至十八层地狱,把些虎豹狼虫,满山群怪,七十二洞妖王,都吓得磕头礼拜。” |
西歪东倒 | 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刘郎中<粉蝶儿一套>》:“柱肚撑肠酒力催,西歪东倒脚高低。” |
方正不阿 | 《明史·王徽传》:“有方正不阿者,即以为不肖,而朝夕谗谤之,日加浸润,来免改疑。” |
寝不安席 | 《战国策·齐策五》:“秦王恐之,寝不安席,食不甘味。” |
此伏彼起 | 鲁迅《坟 论‘费厄泼赖’应该缓行》:“因为政局的不安定,真是此起彼伏如转轮。” |
书声琅琅 | 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三:“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,闻书声琅琅,怪旷野那得有是。” |
剑首一吷 | 清·徐芳《<书影>序》:“栎园天才绝世,其诗文皆卓然大家;即以杂著,此其剑首一吷也,而富如此。” |
指水盟松 | 明·陈汝元《金莲记·诟奸》:“章相与学士,初方指水盟松,后反操戈入室,不免乘此机会,嘲他几句,有何不可?” |
赍盗粮,借贼兵 | 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大略》:“非其人而教之,赍盗粮,借贼兵。” |
僧来看佛面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回:“这个人是你王公公荐来的,僧来看佛面,不可轻慢于他。” |
平庸之辈 |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四卷第42章:“在农村这个天地里,他原来就不是平庸之辈。” |
羊入虎群 |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邵九娘》:“窃意羊入虎群,狼藉已不堪矣。” |
流水游龙 | 语出《后汉书·皇后纪上·明德马皇后》:“前过濯龙门上,见外家问起居者,车如流水,马如游龙,仓头衣绿褠,领袖正白,顾视御者,不及远矣。” |
以眼还眼 | 《旧约全书 申命记》:“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,以手还手,以脚还脚。” |
迎神赛会 | 元·杜仁杰《耍孩儿·庄家不识构阑》套曲:“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,往下觑却是人旋窝。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,又不是迎神赛社,不住的擂鼓筛锣。” |
互相推托 | 《新刊大宋宣和遗事》:“彼此互相推托,皆齐之不收,反遗之以与金人用。” |
卓尔出群 | 《陈书·陆瑜传》:“晚生后学,匪无墙面,卓尔出群,斯人而已。” |
心急如火 | 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四折:“要看个十分饱。”金圣叹批:“心急如火,更不能待。” |
三汤两割 | 明·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·快嘴李翠莲记》:“烧卖匾食有何难,三汤两割我也会。” |
一字褒贬 | 晋 杜预《春秋经传集解序》:“《春秋》虽以一字为褒贬,然皆须数句以成言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