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朝寒食,夜夜元宵的成语故事

拼音zhāo zhāo hán shí,yè yè yuán xiāo
基本解释寒食:清明节;元宵:元宵节。早晚都像过节一样。形容生活奢华,整天寻欢作乐。
出处元·白仁甫《梧桐雨》第一折:“寡人自从得了杨妃,真所谓:‘朝朝寒食,夜夜元宵’也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朝朝寒食,夜夜元宵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朝朝寒食,夜夜元宵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难言之隐 | 清 钱谦益《跋留庵》:“钱氏少为党魁,晚托禅悦,生平颇多壹郁难言之隐。” |
地丑德齐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今天下地丑德齐,莫能相尚。” |
绝路逢生 |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·桂员外途穷忏悔》:“常言‘吉人天相,绝处逢生。’” |
疾风知劲草 | 《东观汉记 王霸传》:“颍川从我者皆逝,而子独留,始验疾风知尽草。” |
智藏瘝在 | 《书 召诰》:“厥终智藏瘝在。”周秉钧易解:“纣政不善,贤者藏匿,病民者在位。” |
力能扛鼎 |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籍(项羽)长八尺余,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。” |
焦唇敝舌 | 明·吕坤《呻吟语》第二卷:“不然,终日三五聚谈,焦唇敝舌,成得甚事?” |
风驰草靡 | 唐 温大雅《大唐创业起居注》卷二:“敦煌公至盩厔,所过诸县及诸贼界,莫不风驰草靡,裹粮卷甲,唯命是从。” |
群蚁溃堤 | 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千丈之堤,以蝼蚁之穴溃;百尺之室,以突隙之烟焚。” |
黄龙痛饮 | 宋金交战,岳飞曾说要直捣黄龙府,与人痛饮。龚振黄《青岛潮》第十五章:“是以都门学界,纠合学界同志,连络全国人民,黄龙痛饮,岳武穆之是法;马革裹尸,汉伏波之未死。” |
熙来攘往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只见这弄堂里面,熙来攘往,毂击肩摩;那出进的轿子,更觉络绎不绝。” |
正人先正己 | 王朔《永失我爱》:“这也就是我自个,换别人这样儿我也早急了,要不怎么说正人先正己上梁不正下梁歪。” |
不识不知 | 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仲尼》:“尧乃微服游于康衢,闻儿童谣曰:‘立我蒸民,莫匪尔极,不识不知,顺帝之则。’” |
病入膏肓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十年》:“医至,曰:‘疾不可为也,在肓之上,膏之下,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,药不至焉,不可为也。’公曰:‘良医也。’厚为之礼而归之。” |
一败如水 | 毛泽东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:“当第一时期,富农耳里听得的是所谓江西一败如水,蒋介石打伤了脚,坐飞机回广东去了。” |
秦皇汉武 | 宋·孔平仲《续世说·直谏》:“此秦皇汉武之所行,非二帝三王之事业也。” |
坑蒙拐骗 | 《文汇报》1986.7.19:“坑蒙拐骗发不了大财,发了小财也长不了。” |
月晕础润 | 梁启超《新民说》第十八节:“今日中国之现象,其月晕础润之几既动矣。若是乎,则智育将为德育之蠹;而名德育而实智育者,益且为德育之障也。” |
触目警心 | 清·王夫之《读四书大全说·大学·传第六章一》:“如为子而必诚于孝,触目警心,自有许多痛痒相关处。” |
酝藉风流 | 《旧唐书·权德舆传》:“动作语言,一无外饰,酝藉风流,为时称向。” |
流风遗烈 | 宋·苏轼《凫绎先生文集叙》:“后生不复见其流风遗烈,是以日趋于智巧便佞而莫之止。” |
亡秦三户 |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夫秦灭六国,楚最无罪。自怀王入秦不反,楚人怜之至今,故楚南公曰‘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’也。” |
随口胡诌 | |
临死不怯 | 宋·洪迈《夷坚乙志》:“为言此人临死不怯,似亦可用。” |
兼年之储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胡质传》:“广农积谷,有兼年之储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