漏脯充饥的成语故事


漏脯充饥

拼音lòu fǔ chōng jī

基本解释漏脯:挂在檐下风干的肉,因屋漏沾水而有毒。饿了吃腐烂发臭的干肉。比喻只顾眼前,不管后果。

出处晋·葛洪《抱扑子·嘉遯》:“咀漏脯以充饥,酣鸩酒以止渴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漏脯充饥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漏脯充饥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十全大补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85回:“只见一个医生在那里和他诊脉,开了脉案,定了一个十全大补汤加减,便去了。”
燕雀处堂 汉 孔鲋《孔丛子 论势》:“燕雀处屋,子母相哺,煦煦焉其相乐也,自以为安矣;灶突炎上,栋宇将焚,燕雀颜色不变,不知祸之将及也。”
待兔守株 宋·张君房《<云笈七签>序》:“刻舟求剑,体貌何殊;待兔守株,旨意宁远。”
粗心大意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回:“忽然灵机一动,心中悟将过来:‘这是我粗心大意。我若不进去,他怎得出来?’”
好离好散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1回:“嫌我们就打发了我们,再挑好的使。好离好散的倒不好。”
纤芥之疾 清·黄宗羲《明夷待访录·原臣》:“苟无系于社稷之存亡,则四方之劳扰,民生之憔悴,虽有诚臣,亦以为纤芥之疾也。”
重熙累盛 《旧唐书·礼仪志六》:“国家系本仙宗,业承圣祖,重熙累盛,既锡无疆之休,合享登神,思弘不易之典。”
熟门熟路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回:“王孝廉是熟门熟路,管门的一向认得,立时请进,并不阻挡。”
幽明异路 唐·朱庆余《冥音录》:“幽明异路,人鬼道殊,今者人事相接,亦万代一时。”
枉口拔舌 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25回:“是那个嚼舌根的?没空生有,枉口拔舌,调唆你来欺负老娘!”
全璧归赵 南朝·梁·王僧孺《与何炯书》:“动一议可以固邦兴国,全璧归赵,飞矢救燕。”
不逞之徒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十年》:“司氏、堵氏、侯氏、子师氏皆丧田焉,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,因公子之徒以作乱。”
赌咒发誓 温靖邦《将星在狼烟中升起》:“陈书农他们赌咒发誓,声明自己决无二心。”
生来死去 《敦煌变文集·破魔变文》:“君不见生来死去,似蚁修还,为衣为食,如蚕作茧。”
铁板一块 吴晗《朱元璋传》第七章:“朱元璋和这个集团的首脑人物,尽管在过去同生死,共患难,但并不是铁板一块。”
后合前仰 元·高文秀《遇上皇》第一折:“东倒西歪,后合前仰,离席上,这酒兴颠狂。”
聪明一世 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·滕大尹鬼断家私》:“若我断不出此事,枉自聪明一世。每日退堂,便将画图展玩,千思万想。”
和蔼近人 明 李开先《贺邑令贺洪滨奖异序》:“迄今才八阅月,绝从生之文法,除苛细之科条,虽若凛不可犯,而实蔼然可亲。”
时断时续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四卷第36章:“虽然这样时断时续地学,但他实际上早可以独立开汽车了。”
权尊势重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40卷:“自己代为首相,权尊势重,朝野侧目。”
移风振俗 《新唐书 刘祥道传》:“以去就之官,临苟且之民,欲移风振俗,乌可得乎?”
缘悭一面 郭沫若《鬼苗的检阅》:“我和茅盾先生虽相识,和我们的鲁迅先生竟缘悭一面。”
罗钳吉网 《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四载》:“李林甫欲除不附己者,重用酷吏罗希奭、吉温,二人皆随林甫所欲深浅,锻炼成狱,无能自脱者,时人谓之‘罗钳吉网’。”
稳稳妥妥 清·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46回:“你若打的过本月二十五日,将来稳稳妥妥是个神仙。”
言微旨远 唐·白居易《礼部试策王道》:“圣哲垂训,言微旨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