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璧隋珠的成语故事

拼音hé bì suí zhū
基本解释比喻极珍贵的东西。
出处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解老》:“和氏之璧,不饰以五采;隋侯之珠,不饰以银黄;其质至美,物不足以饰之。”
和璧隋珠的典故
春秋时珠宝匠卞和发现一块璞玉,进献给楚厉王,楚厉王砍了他的左脚;进献给楚武王,楚武王砍了他的右脚,只有楚文王识货,这块玉叫“和氏璧”。“汉东之国”姓姬的隋侯救蛇,蛇吐出一颗大珍珠报答他,这颗珍珠就是“隋珠”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和璧隋珠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守口如瓶 | 唐 道世《诸经要集 择交部 惩过》:“防意如城,守口如瓶。” |
奋发图强 | 郭沫若《科学的春天》:“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,革命加拼命,勇攀世界科学高峰。” |
至高无上 |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缪称训》:“道至高无上,至深无下。” |
重峦迭巘 | |
讳莫如深 | 《穀梁传 庄公三十二年》:“何也?讳莫如深,深则隐。苟有所见,莫如深也。” |
不疾不徐 | 宋 黄庭坚《王纯中墓志铭》:“君调用财力,不疾不徐,劳民劝功,公私以济。” |
覆舟之戒 | 明·陈子龙《陈涉论》:“后之人主,亦知邱民之可畏,而覆舟之戒始信。” |
欲擒故纵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无如作者要作这等欲擒故纵的文章,令读者猜一猜。” |
若有若无 | 明 洪应明《菜根谭 闲适》:“若有若无,半真半幻,最足以悦人心目而豁人性灵。真天地间一妙境也。” |
剖蚌得珠 | 明·谢榛《四溟诗话》第四卷:“易若剖蚌得珠,难如破石求玉。” |
显赫一时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窦宪传》:“权贵显赫,倾动京都。” |
精神恍惚 | 北齐 魏收《魏书 尔朱荣传》:“荣亦精神恍惚,不自支持。” |
文不尽意 | 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43卷:“圆光如日,有炎如烟,周绕我体,如同金刚,文不尽意,犹待诀言。” |
男儿有泪不轻弹 | 毛泽东《坚持艰苦奋斗,密切联系群众》:“他们是男儿有泪不轻弹,只因未到评级时,这个风也要整一下吧。” |
逾墙窥隙 | 语出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不待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钻穴隙相窥,逾墙相从,则父母国人皆贱之。” |
忠鲠不挠 | 《晋书·刘颂传论》:“逮元康之间,贼臣专命,举朝战栗,苟避俎醯,颂以此时,忠鲠不挠。” |
鲁卫之政 | 语出《论语·子路》:“鲁卫之政,兄弟也。”鲁是周朝周公的封国,卫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,两国的政治情况也像兄弟一样差不多。 |
谭何容易 | 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臆论·五福》:“盖做一富人,谭何容易,必至殚心极虑者数十年。” |
先言往行 | 南朝·梁·任昉《为萧扬州荐士表》:“先言往行,人物雅俗,甘泉遗仪,南宫故事,画地成图,抵掌可述。” |
蠖屈鼠伏 | 宋·孔平仲《续世说·奸佞》:“注至,蠖屈鼠伏,佞词泉涌。” |
河清云庆 | 明·张居正《承天大志纪赞·龙飞纪》:“河清云庆,祥光烛天。” |
殚谋戮力 | 《诚意伯文集·赠谥太师文成诰》附《礼部会议》:“诚意伯刘基……同徐达、汤和辈殚谋戮力,奉翊我太祖高皇帝,削平海内,奄有中原。” |
夷然不屑 |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深公得此义,夷然不屑。” |
朋酒之会 | 《晋书·陶潜传》:“性不解音,而畜素琴一张,弦徽不具,每朋酒之会,则抚而和之。” |
缘鹄饰玉 | 战国·楚·屈原《楚辞·天问》:“缘鹄饰玉,后帝是飨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