奔逸绝尘的成语故事

拼音bēn yì jué chén
基本解释奔逸:疾驰;绝尘:脚不沾尘土。形容走得极快。也形容人才十分出众,无人企及。
出处先秦 庄周《庄子 田子方》:“颜渊问于仲尼曰:‘夫子步亦步,夫子趋亦趋,夫子驰亦驰;夫子奔逸绝尘,而回瞠若乎后矣。’”成玄英疏:“奔逸绝尘,急走也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奔逸绝尘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奔逸绝尘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临危授命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宪问》:“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。” |
平易近民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:“夫政不简不易,民不有近;平易近民,民必归之。” |
新陈代谢 | 郭沫若《少年时代 黑猫》:“辛亥革命以后,因宦海中起了新陈代谢的宏波,于是政法风更成了狂风。” |
走投无路 | 元 杨显之《潇湘雨》第三折:“淋的我走投无路,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酆都。” |
染指垂涎 | 《元史·郝经传》:“病民诸奸各持两端,观望所立,莫不凯觎神器,染指垂涎。” |
乃我困汝 | |
去而之他 |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离娄》:“卒之东郭墦间,之祭者,乞其余,不足,又去而之他。” |
掷地赋声 | 明·郑若庸《玉玦记·赴试》:“腰印能如季士稀,恐掷地赋声难比。” |
蹿房越脊 | 清·贪梦道人《彭公案》第29回:“翻身上房,蹿房越脊,过了几重院子,跳在就地。” |
冷板凳 | 清·李渔《怜香伴·毡集》:“下官自从选了这个穷教官,坐了这条冷板凳,终日熬姜呷醋,尚不能勾问舍求田,哪里再经得起进口添人。” |
食毛践土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七年》:“封略之内,何非君土;食土之毛,谁非君臣?” |
手足重茧 | 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:“昔者楚欲攻宋,墨子闻而悼之,自鲁趋而往,十日十夜,足重茧而不何处。” |
赴险如夷 | 《魏书·于什门等传论》:“史臣曰:‘于什门等或临危不挠,视死如归;或赴险如夷,惟义所在。’” |
极本穷源 | 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95卷:“伊川言极本穷源之性,乃是对气质之性而言。” |
矢下如雨 | 南朝·梁·范晔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积弩乱发,矢下如雨。” |
诟龟呼天 | 《浅论儒家的孝道·再兴国学》:“八十多年前,时人发愤于国之积弱,诟龟呼天。一批深受西学影响又急欲救亡图强的激进青年,以胡适、陈独秀为主将,发起了一场中国近代以来反孔非儒的高潮——‘五四新文化革命运动’”。 |
铁板歌喉 | 清·郑燮《道情》曲之七:“撮几句盲辞瞎话,交还他铁板歌喉。” |
风兵草甲 | 《水浒传》第九五回:“况我兵惊恐,凡杯蛇鬼车,风兵草甲,无往非撼志之物。” |
多见广识 | 《水浒传》第七四回:“话说这一篇诗,单道着燕青。他虽是三十六星之末,果然机巧心灵,多见广识,了身达命,都强似那三十五个。” |
石赤不夺 | 汉·杨雄《太玄·度》:“石赤不夺,节士之必。测曰:石赤不夺,可与有要也。” |
居必择邻 | 春秋·齐·晏婴《晏子春秋·杂上》:“君子居必择邻,游必就士。” |
金针见血 | 明·刘宗周《书高先生帖后》:“往岁尝遗余书曰:‘吾辈有一毫逃死之心,固害道;有一毫求死之心,亦害道。’此金针见血语。” |
要好成歉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八卷:“真是冤天屈地,要好成歉。” |
无天于上,无地于下 | 《尉缭子 武议》:“将者死官也。故不得已而用之。无天於上,无地於下,无主於后,无敌於前。” |
大放悲声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14回:“宝钗走到跟前,见凤姐已经停床,便大放悲声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