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气养生的成语故事


治气养生

拼音zhì qì yǎng shēng

基本解释治气:修养气度。指修养精神,保养身体。

出处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修身》:“扁善之度,以治气养生,则身后彭祖;以修身自强,则名配尧、禹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治气养生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治气养生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辞简意足 元·白珽《湛园静语·叶水心》:“如此数卷,辞简意足,一坐骇然。”
微故细过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中山恭王衮传》:“此亦大罪恶耳,其微故细过,当掩覆之。”
两面三刀 元 李行道《灰阑记》第二折:“我是这郑州城里第一个贤慧的,倒说我两面三刀,我搬调你甚的来。”
杀人放火 元 无名氏《黄花峪》第二折:“听的道杀人放火偏精细,显出我些英雄神威。”清 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五十五回:“他本是杀人放火为生的主儿,被杨元帅收伏在麾下。”
七嘴八舌 《好逑传》第五回:“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,忽被铁公子拦住,便七嘴八舌地乱嚷。”
一客不烦两家 宋·释惟白《续传灯录·堂远禅师》:“一鹤不栖双木,一客不烦两家。”
灰不溜丢 张平《抉择》:“那一团团灰不溜丢的东西,就是曾让自己怎么也看不够,怎么也丢不下的织机和车床吗?”
先得我心 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心之所同然者何也?谓理也、义也。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,故理义之悦我心,犹刍豢之悦我口。”
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31回:“你这个泼怪,岂知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,父子无隔宿之仇!”
谦虚敬慎 《晋书·张宾载记》:“封濮阳侯,任遇优显,衣冠当时,而谦虚敬慎,开襟下士。”
宗庙社稷 《周易·震》:“出,可以守宗庙社稷,以为祭主也。”
窃窃私议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一干人正在那里窃窃私议。”
备尝辛苦 唐 韩愈《顺宗实录》:“上常亲执弓矢,率军后先导卫,备尝辛苦。”
旁文剩义
不吝珠玉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九卷:“恰好听得树上黄莺巧啭,就对拜住道:‘老夫再欲求教,将《满江红》调赋“莺”一首,望不吝珠玉,意下如何?’”
规旋矩折 汉·蔡邕《隶势》:“或长邪角趣,或规旋矩折,修短相副,异体同势。”
奇装异服 战国 屈原《涉江》:“余幼好此奇服兮,年既老而不衰。”
无冬历夏 《中国民间故事选·天池水》:“这水呀,无冬历夏,总是一个劲儿地淌。”
刿心鉥肾 清·钱谦益《复徐巨源书》:“仆之马齿长矣,下上今古,刿心鉥肾,亦不啻三折肱矣。”
插架万轴 语出唐·韩愈《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》诗:“邺侯家多书,插架三万轴。”
出其不备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3回:“这倒不是道家法术,倒是用兵最精的所谓‘守如处女,出如脱兔’,‘出其不备’的妙策。”
阴险歹毒
见贤不隐 西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刺权》:“见贤不隐,食禄不专,此公叔之所以为文,魏成子所以为贤也。”
犬不夜吠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36卷:“在任治得路不拾遗,犬不夜吠,丰稔年熟。”
百口难分 清 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三回:“这‘薄幸’两字,我也百口难分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