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调重谈的成语故事

拼音lǎo diào chóng tán
基本解释比喻把说过多次的理论、主张重新搬出来。也比喻把搁置很久的技艺重新做起来。
出处邹韬奋《无政府与民主政治》:“如今不过是略换花样,实际是老调重谈罢了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老调重谈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老调重谈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开诚布公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评论》:“诸葛亮之为相国也……开诚心,布公道。” |
四面受敌 | 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国蓄》:“四面受敌,谓之衢处之国。” |
求浆得酒 | 唐 张鷟《朝野佥载》:“岁在申酉,求浆得酒。” |
批隙导窾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批大隙,导大窾。” |
填坑满谷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佗佗籍籍,填坑满谷。” |
削趾适屦 | 清·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董如彪》:“姊妹作奇想,便强人削趾适屦。” |
诱敌深入 | 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:“我们历来主张‘诱敌深入’,就是因为这是战略防御中弱军对强军作战的最有效的军事政策。” |
廷争面折 | 《史记·吕太后本纪》:“于今面折廷争,臣不如君。” |
火树琪花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七回:“于是进入行宫,只见庭燎绕空,香屑布地,火树琪花,金窗玉槛。” |
改天换地 | 朱敏《深情忆念周伯伯》:“站在我面前的正是两位扭转乾坤,改天换地,领导我党我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,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领袖、历史巨人。” |
揆文奋武 | 语出《书·禹贡》:“五百里绥服;三百里揆文教;二百里奋武卫。”孔传:“揆,度也。度王者文教而行之。” |
瓦解星散 | 宋·司马光《义勇第五札子》:“殊不知彼皆队舞聚戏之类,若闻胡寇之来,则瓦解星散不知所之矣。” |
拒人千里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下》:“诣诣之声音颜色,距人于千里之外。” |
相对如宾 | 清·张岱《天保九如》:“齐眉举案,相对如宾。” |
横冲直闯 | 沙汀《困兽记》三:“他有一种脾气,凡事只需听凭感情横冲直闯一阵……丝毫不管他所说的做的是不妥当。” |
蛛丝尘网 | 《雍熙乐府·点绛唇(子为我家业凋残)》:“穷不穷甑有蛛丝尘网乱,窘不窘炉无烟火酒瓶干。” |
皂白不分 | 清 林则徐《札澳门同知传谕义律准驳条款》:“不得混入驱逐奸夷之内,纷纷回澳,致令皂白不分,自取玷辱。” |
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 | 《孙卿子》:“孔子对鲁哀公曰:‘君者,舟也;庶人者,水也。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,君以此,思危,则不危焉。’” |
蛛游蜩化 | 明·李东阳《奕说》:“故或役心命志,如蛛游蜩化而不自知。” |
长傲饰非 | 清·陈确《答张考夫书》:“怙恶不悛,长傲饰非者,古下愚不肖之流。” |
疥癞之疾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3回:“疥癞之疾,何足挂意!闻某不才,来日愿决一阵,务要全胜。” |
拽布披麻 | 元·武汉臣《老生儿》第一折:“但得一个生忿子拽布披麻扶灵柩,索强似那孝顺女罗裙包土筑坟台。” |
遗哂大方 | 《鼓掌绝尘》第二回:“杜先生笑道:‘恐拙句遗哂大方。’” |
讬公行私 | |
擎天玉柱 | 元·朱凯《黄鹤楼》第一折:“想周瑜破了百万曹兵,他正是擎天玉柱,驾海金梁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