熟魏生张的成语故事

拼音shú wèi shēng zhāng
基本解释张、魏:都是姓,这里泛指人。泛指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。
出处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卷十六:“北都有妓女,美色而举止生梗,士人谓之‘生张八’。……野赠之诗曰:‘君为北道生张八,我是西州熟魏三。莫怪尊前无笑语,半生半熟未相谙。’”
熟魏生张的典故
宋朝时期,寇准镇守北部,收蜀人魏野到门下。当时北部有一个漂亮而举止生硬的妓女,士人叫她生张八,来寇府聚会,寇准即兴要魏野作诗,魏野立即作诗:“君为北道生张八,我是西州熟魏三。莫怪尊前无笑话,半生半熟未相谙。”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熟魏生张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独占鳌头 | 元 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楔子:“殿前曾献升平策,独占鳌头第一名。” |
欲说还休 | 宋·辛弃疾《丑奴儿》词:“如今识尽愁滋味,欲说还休,欲说还休,却道天凉好个秋。” |
后海先河 | 语出《礼记·学记》:“三王之祭川也,皆先河而后海。” |
洗心涤虑 | 宋 苏轼《策略二》:“而天下皆洗心涤滤,以听朝廷之所为。” |
月中聚雪 | 宋·叶廷珪《海录碎事·帝王·后妃》:“蜀先生置甘后于白绡帐中,望之如月中白雪。” |
口耳相传 | 鲁迅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一篇:“口耳相传,或逮后世。” |
掩耳盗铃 | 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。以椎毁之,钟况然有声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。” |
无名之璞 | 晋·傅玄《赠扶风马钧序》:“又马氏巧名已定,犹忽而不察,况幽深之才,无名之璞乎?” |
绠短绝泉 | 南朝 宋 谢灵运《陇西行》:“柱小倾大,绠短绝泉。” |
神抶电击 | 汉·扬雄《羽猎赋》:“壁垒天旋,神抶电击。” |
目交心通 | 宋·无名氏《鬼董》第二卷:“卜居西湖,邻邸有白衣少妇来寓,艳冶而慧,始见犹自匿,稍久,目交心通。” |
唇红齿白 | 明·胡文焕《琼琚记·桑下戏妻》:“只见唇红齿白,桃花脸,绿鬓朱颜柳叶眉,因此不忍而去。” |
澄清天下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德行》:“陈仲举言为士则,行为世范,登车揽辔,有澄清天下之志。” |
自轻自贱 | 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第二卷:“又且他家差老园公请你,有凭有据,须不是你自轻自贱。” |
蟹将虾兵 | 赵朴初《如梦令·蒋匪帮“反攻大陆”》:“隔岸蚊喧蝇哄,蟹将虾兵齐动。” |
称体裁衣 | 明·杨基《初春诗》:“踏青鞋袜平头制,试暖以上称体裁。” |
补牢顾犬 | 语本《战国策 楚策四》:“见兔而顾犬,未为晚也;亡羊而补牢,未为迟也。” |
振穷恤寡 | 《北史·魏纪四·孝明帝》:“壬寅,诏以旱故,命依旧雩祈,察理冤狱,掩胔埋骼,振穷恤寡。” |
回文织锦 | 典出《晋书·列女传·窦滔妻苏氏》:“窦滔妻苏氏,始平人也,名蕙,字若兰。善属文。滔,苻坚时为秦州刺史,被徙流沙,苏氏思之,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。宛转循环以读之,词甚凄惋,凡八百四十字。” |
理冤摘伏 | |
五短身材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2回:“这个好汉祖贯两淮人氏,姓王名英。为他五短身材,江湖上叫他矮脚虎。” |
沥血叩心 | 南朝·梁·梁元帝《与诸藩令》:“沥血叩心,枕戈尝胆,其何故哉。” |
无计奈何 | 宋·欧阳修《渔家傲》词:“愁倚画楼无计奈,乱红飘过秋塘外。” |
天假之年 | 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天假之年,而除其害。” |
疾首蹙頞 |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举疾首蹙額而相告曰:‘吾王之好鼓乐,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,父子不相见,兄弟妻子离散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