窃钩者诛,窃国者侯的成语故事

拼音qiè gōu zhě zhū,qiè guó zhě hóu
基本解释偷钩的要处死,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。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。
出处先秦 庄周《庄子 胠箧》:“彼窃钩者诛,窃国者为诸侯;诸侯之门,而仁义存焉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窃钩者诛,窃国者侯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窃钩者诛,窃国者侯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十面埋伏 | 《前汉书平话》中卷:“会天下诸侯,困羽九重山前,信定十面埋伏。” |
待时而举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69回:“寡君知天运之盛衰,达时务之机变,所以养兵练将,待时而举。” |
华发苍颜 | 宋·辛弃疾《清平乐·独宿博山王氏庵》:“平生塞北江南,归来华发苍颜。” |
赢金一经 | 《汉书·韦贤传》:“贤四子;长子方山为高寝令,早终;次子弘,至东海太守;次子舜,留鲁守坟墓;少子玄成,复以明经历位至丞相。故邹鲁谚曰:‘遗子黄金满籝,不如一经。’”颜师古注:“今书本籝字或作盈,又是盈满之义。” |
顽父嚚母 | 《尚书 尧典》:“父顽,母嚚,象傲。” |
杀鸡骇猴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53回:“俗话说得好,叫做'杀鸡骇猴',拿鸡子宰了,那猴儿自然害怕。” |
根生土长 | 元 吴昌龄《张天师》第三折:“却不道一般儿根生土长,开花结子,带叶连枝。” |
冷暖自知 | 唐 善无畏《大日经疏》第12卷:“如饮水者,冷热自知。” |
天遂人愿 | 清·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五回:“喜得今日正遇不将黄道吉期,正是天遂人愿,夙世奇缘也。” |
千仞无枝 | 《水经注·汶水》:“松枞高千仞而无枝,非忧王室之无柱也。” |
拔宅上升 | 宋 李昉《太平广记》第14卷引《十二真君传 许真君》:“真君以东晋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,于洪州西山,举家四十二口,拔宅上升而去。” |
无恒安息 | |
味同嚼蜡 | 《楞严经》卷八:“我无欲心,应汝行事,于横陈时,味同嚼蜡。” |
旁见侧出 | 宋·苏轼《书吴道子画后》:“道子画人物,如以灯取影,逆来顺往,旁见侧出,横伪斜平直各相乘除。” |
蠢头蠢脑 | |
一生一代 | 唐·骆宾王《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》诗:“相怜相念倍相亲,一生一代一双人。” |
胼手胝足 | 宋 朱熹《九江彭蠡辨》:“凡禹之所为,过门不入,胼手胝足,而不以为病者,为欲大济天下昏垫之足,以衣且食而遂其生耶!” |
袖里乾坤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25回:“大仙把玉薼左遮右挡,奈了他两三回合,使一个‘袖里乾坤’的手段。” |
撩是生非 | |
补缀乾坤 | |
火耕水耨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平准书》:“江南火耕水耨,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。” |
老死沟壑 | 宋·苏轼《代张方平谏用兵书》:“为社稷长久之计,以上安二宫朝夕之养,下以济四方亿兆之命,则臣虽老死沟壑,瞑目於地下矣!” |
鱼水深情 | 明 赵弼《蓬莱先生传》:“鱼水之情,极其娱乐。” |
抚梁易柱 | 晋·皇甫谧《帝王世纪》:“纣倒曳九牛,抚梁易柱。” |
涸辙之枯 | 《剪灯新话·三山福地志》:“但愿捐斗水而活涸辙之枯,下壶飨而救翳桑之饿,此则故人之赐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