盱衡厉色的成语故事


盱衡厉色

拼音xū héng lì sè

基本解释盱衡:举眉扬目;厉:严厉;色:面色。横眉怒目,面色严厉。

出处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当此之时,公运独见之明,奋亡前之威,盱衡厉色,振扬武怒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盱衡厉色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盱衡厉色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空费词说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三十三:“仆有一计,于兄甚便。只恐兄溺 枕席之爱,未必能行,使仆空费词说耳!”
肝胆过人
智昏菽麦 南朝·梁·刘孝标《辩命论》:“朝秀晨终,龟鹤千岁,年之殊也。闻言如响,智昏菽麦,神之辨也。”
垂拱而治 《尚书·武成》:“谆信明义,崇德报功,垂拱而天下治。”
因陋就寡 汉·刘歆《移书让太常博士》:“苟因陋就寡,分文析字。烦言碎辞,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。”
人一己百 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人一能之,己百之;人十能之,己千之。果能此道矣,虽愚必明,虽柔必强。”
解民倒悬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当今之时,万乘之国行仁政,民之悦之,犹解倒悬也。”
大地回春 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62回:“阴历初三立春,当时有大地回春,万象更新之义。”
过眼烟云 宋 苏轼《宝绘堂记》:“譬之烟云之过眼,百鸟之感耳,岂不欣然接之,去而不复念也。”
搓绵扯絮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9回:“原来不是日光,竟是一夜的雪,下得将有一尺厚,天上仍是搓棉扯絮一般。”
蠖屈蜗潜 清·陆硎《低低屋》:“不如且入低低屋,团蒲枕瓦方床竹,蠖屈蜗潜聊自足。”
百炼成刚 郭小川《保卫我们的党》诗:“点起斗争的烈火,使人在烈火中百炼成刚。”
白云亲舍 明 金銮《醉太平 送叶泮西内台》套曲:“青灯旅馆添归梦,白云亲舍觅征鸿。”
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 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劝学》: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,白沙在涅,与之俱黑。”
淡然置之 高阳《清宫外史》下册:“不过他经的大风大浪太多,虽未到宠辱不惊,名利皆忘的境地,却已能不动声色,淡然置之。”
甑生尘 宋·陆游《连阴欲雪排闷》:“先生经旬甑生尘。”
揭箧担囊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胠箧》:“然而巨盗至,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。”
眼约心期 元·张可久《沉醉东风·夜宴即事》曲:“玉纤寒试调筝雁,眼约心期不暂闲。”
许由洗耳 晋·皇甫谧《高士传·许由》:“尧又召为九州长,由不欲闻之,洗耳于颖水滨……巢父曰:‘……子故浮游俗间,求其名誉,污吾犊口。’牵犊上流而饮之。”
公尔忘私 明·李贽《晃错》:“[晃错]公尔忘私,而其父又唯知日夜伤晃氏之不安矣。”
当场出彩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0卷:“吾夫妇日下当受此杖,不如私下请牌头来,完了这业绩,省得当场出彩。”
炊臼之痛 清 查为仁《莲坡诗话》卷中:“辛丑仲春,余遭炊臼之痛,同人和悼亡诗甚多。”
讬物寓感
邪不伐正 汉·王符《潜夫论·巫列》:“夫妖不胜德,邪不伐正,天之经也。”
茹泣吞悲 南朝·齐·王融《画汉武北伐图上疏》:“北地残氓,东部遗老,莫不茹泣吞悲,倾耳戴目,翘心仁政,延首王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