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异大同的成语故事

拼音xiǎo yì dà tóng
基本解释小部分不同,大部分相同。
出处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文心雕龙·檄移》:“意用小异而体义大同,与檄参伍,故不重论也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小异大同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小异大同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之子于归 | 《诗经·周南·桃夭》: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” |
温文尔雅 |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陈锡九》:“太守愕然曰:‘此名士之子,温文尔雅,乌能作贼?’” |
做张做智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九卷:“回头一看,见丈夫手忙脚乱,做张做智,老大疑惑。” |
冰炭不相容 | 宋 陆游《寄题李季章侍郎石林堂》诗:“君不见,牛奇章与李卫公,一生冰炭不相容。” |
牛不喝水强按头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6回:“家生女儿怎么样?‘牛不喝水强按头’吗?我不愿意,难道杀我老子娘不成!” |
亡国奴 | 毛泽东《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》:“现在他们眼看就要当亡国奴了,除了反抗,再没有出路。” |
因时制宜 | 《晋书 刘颂传》:“所遇不同,故当因时制宜,以尽事适今。” |
卷甲倍道 | 先秦 孙武《孙子 军事》:“是故卷甲而趋,日夜不处,倍道兼行,百里而争利。” |
鸡鸣而起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鸡鸣而起,孳孳为善者,舜之徒也。” |
过府冲州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二回:“两个商量了,径望沧州路上来。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,过府冲州。” |
东走西撞 | 《四游记·华光闹东岳庙》:“闻你不是好人,东走西撞,无事不为,今来我东岳庙则甚。” |
攀今比昔 | 明·汤显祖《南柯记·系帅》:“你攀今比昔!那樊将军他殢酒把鸿门碎,关大王面赤非干醉。” |
书剑飘零 | 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一折:“小生书剑飘零,功名未遂,游于四方。” |
无知妄说 | 毛泽东《“农村调查”序言》:“因为这种议论或批评,没有经过周密调查,不过是无知妄说。” |
骆驿不绝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南匈奴传》:“无所归,窜逃入塞者骆驿不绝。” |
八百姻娇 | 元·马致远《汉宫秋》第一折:“他双瞎,便宜的八百姻娇比并他,也未必强如俺娘娘带破赚丹青画。” |
片鳞碎甲 | 梁启超《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》:“虽然,其前此各著述,片鳞碎甲,发明此主义者,固已不少。” |
君子报仇,十年不晚 | 《儿女风尘记》:“孩子,君子报仇,十年不晚!你把这笔账牢牢地记在心里!” |
计日以俟 | 明·方孝孺《与邵真斋书》之六:“前者村仆还,承书约在月末相过,计日以俟,未遂一见,岂以雨故愆期邪?” |
下阪走丸 | 五代·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·走丸之辩》:“张九龄善谈论,每与宾客议论经旨,滔滔不竭,如下阪走丸也。” |
分劳赴功 | 清·端方《请改定官制以为立宪预折》:“而一部之中,有二尚书、四侍郎,又加以管部之亲王大学士,则以一部而有七主任官矣。绝无分劳赴功之效,惟有推诿牵掣之能。” |
魂惊魄惕 | 清·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第三卷:“予见之而魂惊魄惕,此予向者意地中固有之局,何斯人之先得我心邪?” |
泻水著地 |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譬如写水著地,正自纵横漫流,略无正方圆者。” |
握手极欢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李通传》:“及相见,共语移日,握手极欢。” |
惊心悲魄 | 《宋书·周朗传》:“是杀人之日有数途,生人之岁无一理,不知复百年间,将尽以草木为世邪,此最是惊心悲魄恸哭太息者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