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文调武的成语故事


通文调武

拼音tōng wén diào wǔ

基本解释谓卖弄文才和武艺。

出处明·无名氏《精忠记·严刑》:“我这里是甚麽衙门?谁许你通文调武,可恶!”


暂未找到成语通文调武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通文调武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有机可乘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80回:“今魏有隙可乘,不就此时伐之,更待何时?”
亡猿祸木 《渊鉴类函》卷四三二引《汀州志》:“唐大历中,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,里人欲伐木杀之。中一老猴忽跃去近邻一家纵火焚屋。里人惧,亟走救火,于是群猴脱去。”
枝附叶连 《三国志·蜀志·姜维传》:“[姜维]故自危惧,不复还成都”裴松之注引晋·常璩《华阳国志》:“维恶黄皓恣擅,启后主欲杀之。后主曰:‘皓趋走小臣耳……君何足介意!’维见皓枝附叶连,惧于失言,逊辞而出。”
超以象外 唐·司空图《诗品·雄浑》:“超以象外,得其环中。”
开阔眼界
危在旦夕 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太史慈传》:“今管亥暴乱,北海被围,孤穷无援,危在旦夕。”
人才难得 宋·苏轼《谢宣召入院状》:“首择辅臣,次求法从,知人才之难得,采虚名而用。”
冰清玉润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言语》:“卫洗马初欲渡江。”南朝 梁 刘孝标注引《卫玠别传》:“裴叔道曰:“妻父有冰清之姿,婿有璧润之望,所谓秦晋之匹也。”
附耳密谈 茅盾《动摇》:“胡国光远远地看见王荣昌站在一家小杂货铺前和一个人附耳密谈。”
桀骜不驯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匈奴传》:“其桀骜尚如斯,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?”
割席分坐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德行》:“又尝同席读书,有乘轩冕过门者,宁读书如故,歆废书出看。宁割席分坐,曰:‘子非吾友也。’”
絮果兰因 《易·系辞上》:“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;同心之言,其臭如兰。”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:“初,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,梦天使与己兰。”
百舌之声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说山训》:“人有多言者,犹百舌之声;人有少言者,犹不脂之户也。”
跑马观花 语出唐·孟郊《登科后》诗:“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”
连山排海 清·柯悟迟《漏网喁鱼集·咸丰六年》:“初八日,得大雨四五寸,河水深一尺,蝗仍连山排海而来,不知内地受伤否?”
荣古虐今 唐·柳宗元《与友人论为文书》:“而又荣古虐今者,比肩叠迹,大抵生则不遇,死而垂者众焉。”
焚香扫地 宋·王谠《唐语林·文学》:“韦应物立性高洁,鲜食寡欲,所居焚香扫地而坐。”
诗礼发冢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儒以《诗》《礼》发冢。”
出言成章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修务训》:“舜二瞳子,是谓重明,作事成法,出言成章。”
寸有所长 战国 楚 屈原《卜居》:“夫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。
乌面鹄形 《南史·侯景传》:“百姓流亡,死者涂地……其绝粒久者,乌面鹄形。”
佐雍得尝 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省事》:“王子晋云:‘佐雍得尝,佐斗得伤。’此书为善则预,为恶则去,不欲党人非义之事也。”
独根孤种
希旨承颜 《孔丛子·抗志》:“希旨容媚,则君亲之。”《汉书· 不疑传》:“闻暴公子威名久矣,今乃承颜接辞。”
福至性灵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56回:“亦是他福至性灵,忽又想到一个绝妙计策,仍旧上来见老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