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金掰两的成语故事

拼音fēn jīn bāi liǎng
基本解释见“分斤掰两”。
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十五回:“真真泥腿光棍,专会打算盘、分金掰两的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分金掰两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分金掰两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来者不善 | 清 赵翼《陔余丛考 成语》:“‘来者不善,善者不来’,亦本《老子》‘善者不辩,辩者不善’句。” |
多藏厚亡 |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是故甚爱必大费,多藏必厚亡。” |
扬名显姓 | 元·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二折:“你赍发呵与那个薄弱书生,兀的不扬名显姓,光明动朝廷。” |
久居人下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回:“隐士听了,大叫:“妙极!弟每时谓兄必必非久居人下者,……。” |
寝苫枕块 | 《仪礼·既夕礼》:“居倚庐,寝苫枕块。” |
嘤鸣求友 | 茅盾《<新绿丛辑>旨趣》:“本为人人所同,而脱稿后求能与世相见,嘤鸣求友之心,亦人人所共有。” |
目空余子 | 马南邨《燕山夜话·交友待客之道》:“如果遇到对方有弱点,就更加盛气凌人,目空余子。” |
乘风兴浪 | 清·容闳《西学东渐记》第十九章:“吴监督子登闻之,遂又乘风兴浪,思设法以破坏此留学事务所。” |
巴高望上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6回:“别说是鸳鸯,凭他是谁,那一个不想巴高望上、不想出头的?” |
赭衣满道 | 《隋书、酷吏传序》:“昔秦任狱吏,赭衣满道。” |
具体而微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子夏、子游、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,冉牛、闵子、颜渊则具体而微。” |
焚尸扬灰 | 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旧闻烧坯》:“其母恨礼甚,又诣弄部,请照陶和气例,凌迟后焚尸扬灰。” |
骑驴风雪中 | |
貂狗相属 | 唐·崔倬《叙石幢事》:“倬自幼学慕习鲁公书法……惜奇高踪堙没,遂命攻治其伤残,补续其次,虽真赝悬越,貂狗相属,且复瞻仰鲁公遗文,昭示于后矣。” |
买犁卖剑 | 宋·陈亮《贺新郎·怀辛幼安用前韵》:“天下适安耕且老,看买犁卖剑平家铁。” |
彪形大汉 | 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第九回:“二人都是彪形大汉,浓眉广颡,燕颌虎腮。” |
社稷之役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少仪》:“为人臣下者,有谏而无讪,有亡而无疾,颂而无谄,谏而无骄,怠则张而相之,废则帚而更之,谓之社稷之役。” |
积重不返 | 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三》:“故余谓偏伐阳者,韩非刑名之学;偏补阳者,商鞅富强之术。初用皆有功,积重不返,其损伤根本则一也。” |
依头顺尾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十五回:“前儿我们还议论到这里,再不能依头顺尾,必有两场气生。” |
眼急手快 | 陈石峻《泽玛姬 金娃错和银娃错》:“协达娃在旁边眼急手快……没等糌粑团子落到银娃错的身上,一伸手就把糌粑团子抢在手中。” |
利口捷给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张释之传》:“夫绛侯、东阳侯称为长者,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,岂斅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!” |
丰屋延灾 | |
计研心算 | 宋·范浚《张府君墓志铭》:“继丁大故,生产益落,府君得计研心算以治产,累岁遂致饶衍。” |
神飞色动 |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109回:“素臣细说在外之事,说到危险处,三人魄战心惊;说到爽快处,三人神飞色动。” |
瞋目案剑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:‘走!’复入言沛公,吾高阳酒徒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