鹡鸰在原的成语故事


鹡鸰在原

拼音xià líng zài yuán

基本解释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脊令在原,兄弟急难。”脊令,后即以“鹡鸰在原”比喻兄弟友爱之情。

出处宋·刘克庄《乙酉答真侍郎书》:“在东朝则非鸣鸠平均之意;在上则少鹡鸰在原之情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鹡鸰在原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鹡鸰在原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安安静静 清 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45回:“只见匡胤睡在床上,安安静静,那顶门内透出一条赤色真龙。”
没衷一是 郭沫若《盲肠炎 一个伟大的教训》:“就我见闻所及,论者的意见仍属没衷一是。”
花枝招展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蓬步轻移,如花枝招展一般。”
我行我素 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君子素其位而行,不愿乎其外。素富贵行乎富贵,素贫贱行乎贫贱,素夷狄行乎夷狄,素患难行乎患难,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。”
衽革枕戈 严复《原强》:“当是之时,哀哀黔首,衽革枕戈,不得喙息,盖几靡有孑遗,秏矣!”
出入无间 《新五代史·前蜀世家·王建》:“建谓左右曰:‘吾为神策将军时,宿卫禁中,见天子夜召学士,出入无间,恩礼亲厚如寮,非将相可比也。’”
归邪转曜 清·林则徐《祭海神文》:“归邪转曜,不烦一矢之加;飞蛊全收,已倍万箱之贮。”
口壅若川 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。川壅而溃,伤人必多,民亦如之。”
寸土必争 《新唐书 李光弼传》:“两军相敌,尺寸必争。”
龟鹤之年 晋·郭璞《游仙》:“借向蜉蝣辈,宁知龟鹤年。”
粉妆玉砌 《第一场雪》:“山川、河流、树木、房屋,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,万里江山,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。”
称家有无 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子游问丧具,夫子曰:‘称家之有亡(无)。’”
熊腰虎背 元 无名氏《飞刀对箭》:“这厮倒是一条好汉,狗背驴腰的,哦,是虎背熊腰。”
三台八座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60回:“这叫做‘狮象捍门’,三台八座都是有分的。”
大可不必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3回:“如今要再去学那下马冯妇,也就似乎大可不必了。”
明知故犯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问:‘一切生灵具有佛性,既有佛性,为甚么却撞入驴胎马腹?’师曰:‘知而故犯。’”
蛇头蝎尾 唐·卢仝《忆金鹅山沈山人》诗:“暂时上天少问天,蛇头蝎尾谁安著。”
死说活说 从维熙《故乡散记》:“她死说活说把几条鱼放在锅台上。”
心慵意懒 明·沈采《千金记》第四十出:“出乎无奈,每日做生活,做得心慵意懒。”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九卷“[多福]多时听得母亲三言两语,絮絮聒聒,已自心慵意懒。”
擢筋割骨 宋·苏轼《上知府王龙图书》:“自近岁以来,蜀人不知有勤恤之,如擢筋割骨以奉其上,而不免于刑罚。”
避世金门 见“避世金马”。
怨旷思归 汉·陈琳《为袁绍檄豫州》:“咸怨旷思归,流涕北顾。”
脱骨换胎 郭沫若《南冠草》第二幕:“盛蕴真:你却是脱骨换胎。”
东奔西逃 曹禺《王昭君》第二幕:“他打过多少次败仗,东奔西逃,最后决定了与汉家和好的大计。”
威凤一羽 《梁书·刘遵传》:“及弘道下邑,未申善政,而能使民结去思,野多驯雉,此亦威凤一羽,足以验其五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