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知半见的成语故事

拼音yī zhī bàn jiàn
基本解释谓不成熟的一点见解。
出处清·方以智《东西均·道艺》:“讵知后世之门庭张网者,偶窃一知半见,谓人悟门,便住门限上,登曲录床,此生不可复下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一知半见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一知半见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零光片羽 | 黄远庸《记者眼光中之孙中山》:“其所对北京内外记者所言,皆不过此三种政策之零光片羽,盖孙先生之乐观主义如此。” |
矮人观场 | 清 王士禛《香祖笔记》第十卷:“予观宋景文近体,无一字无来历,而对仗精确,非读万卷者不能,迥非南渡以后所及。今人耳食,誉者毁者,皆矮人观场,未之或知也。” |
不惜代价 | 林斤澜《山深海阔》:“如若过于勉强,甚至到了不惜代价的地步,我一定是劝他淡薄些。” |
走着瞧 | 冯志《敌后武工队》第三章:“骑驴看书,走着瞧吧!” |
明明赫赫 | 《诗经 大雅 大明》:“明明在下,赫赫在上。” |
龙虎风云 | 《易·干》:“云从龙,风从虎。” |
破桐之叶 | 《新唐书 李泌传》:“时李怀光叛,岁又蝗旱,议者欲赦怀光。帝博问群臣,泌破一桐叶附使以进,曰:‘陛下与怀光,君臣之分不可复合,如此叶矣。’由是不赦。” |
灯火万家 | 唐 白居易《江楼夕望招客》:“灯火万家城四畔,星河一道水中央。” |
恬不为怪 | 东汉 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至于俗流失,世坏败,因恬而不知怪。” |
行家里手 |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:“批评东西的毛病,说那东西的出处,着实是个行家。” |
打抱不平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5回:“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?气的我只要替平儿打抱不平。” |
气咽声丝 | 元·无名氏《抱妆盒》第三折:“打的你气咽声丝。” |
错落高下 | 宋·叶適《文林郎前秘书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铭》:“已而耳改目化,气竦神涌,古今事物,错落高下,不以涯量。” |
匿迹隐形 | 元 高文秀《黑旋风》第一折:“那厮口内顽涎望着我面上零,再不和他亲折征,我只是吞声忍气,匿迹潜形。” |
禁暴静乱 | 《隋书·经籍志》:“兵者,所以禁暴静乱者也。” |
大恩大德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7卷:“若非妹丈救我性命,必作异乡之鬼矣。大恩大德,将何补报!” |
千头万序 | 《敦煌变文集·无常经讲经文》:“火宅驱牵常煎炒,千头万序何时了。” |
物极必返 | 宋·朱熹《近思录·道体》:“《复卦》言七日来复,其间之不断续,阳已复生,物极必返,其理须如是。” |
自相残害 | 《晋书 石季龙载记下》:“季龙十三子,五人为冉闵所杀,八人自相残杀。” |
光华夺目 | 《醒世恒言 灌园叟晚逢仙女》:“其花大如丹盘,五色灿烂,光华夺目。” |
欷歔叹息 |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65回:“说时不住的欷歔叹息。” |
酗酒滋事 | |
欲盖而彰 | 《隋书·宇文化及司马德戡等传序》:“昔孔子修《春秋》,而乱臣贼子知惧,抑使之求名不得,欲盖而彰者也。” |
画影图形 | 元·施惠《幽闺记·图形追捕》:“奉上司明文,遍张文榜,画影图形,十家为甲,排门粉壁,各处挨捕。” |
遣词立意 |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0回:“你这小妮子,学得几时唱,就晓得遣词立意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