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污藏秽的成语故事

拼音nà wū cáng huì
基本解释纳:容纳;秽:肮脏,污秽。包藏容纳污浊肮脏的东西。比喻包容坏人坏事。
出处宋·叶适《东嘉开河记》:“故大川浅不胜舟,而小者纳污藏秽,流泉不来,感为疠疫,民之病此,积四五十年矣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纳污藏秽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纳污藏秽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弹冠振衣 | 语出《楚辞·渔父》:“新沐者必弹冠,新浴者必振衣。” |
不刊之书 | 汉 扬雄《答刘歆书》:“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。” |
玉石同焚 | 《梁书·武帝纪》:“时运艰难,宗社危殆,昆同已燎,玉石同焚。” |
雨打梨花 | 南宋·李重元《忆王孙·春词》词:“欲黄昏,雨打梨花深闭门。” |
一家之主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秦重道:‘妈妈是一家之主,有甚烦难?’” |
擦屁股 | 莫应丰《将军吟》第七章:“一阵风一吹,就是一个新花样,过几天又要擦屁股。” |
拾掇无遗 | |
裙屐少年 | 《北史 刑峦传》:“箫深藻是裙屐少年,未洽政务。” |
鹅王择乳 | 水乳同置一器,鹅王仅饮乳汁而留其水。事见《祖庭事苑》卷五。清·钱谦益《与素华禅师书》:“《宗镜》删订,非鹅王择乳不能具此心眼。” |
如蹈汤火 | 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一:“命入朝廷,如赴汤火。” |
无为而治 | 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无为而治者,其舜也与?” |
趾踵相错 | 《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·革命制造厂》:“弃家逃威,望门投止者,趾踵相错。” |
如入无人之地 | 明·归有光《备倭事略》:“彼狃于数胜,谓我不能军,往事如入无人之地;出其不意,可以得志。” |
虎踪猫迹 | |
千人一面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7回:“列公要知这‘一宿无话’四个字怎的个讲法?这四个字,久已作了小说部中千人一面的流口常谈。” |
瞻予马首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荀偃令曰:‘鸡鸣而驾,塞井夷灶,唯余马首是瞻。’” |
背黑锅 | 高玉宝《高玉宝》第十章:“你们也真傻!何苦替他们两人背黑锅?” |
雷嗔电怒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7回:“如今且说宝玉只道王夫人不过来搜检搜检,无甚大事,谁知竟这样雷嗔电怒的来了。” |
以其昏昏,使人昭昭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贤者以其昭昭,使人昭昭;今以其昏昏,使人昭昭。” |
临难铸兵 | 春秋 齐 晏婴《晏子春秋 杂上二十》:“溺者不问队,迷者不问路。溺而后问队,迷而后问路,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,临噎而遽掘井,虽速,亦无及已。” |
衣冠辐辏 | 唐·杨炯《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》:“金城北峙,玉关西候,山泽骈罗,衣冠辐辏。” |
昏庸无道 | 明·酉阳野史《续三国演义》第25回:“言杨太后嗔恨陛下昏庸无道,悖伦逐母,召集故党,贿赂旧属。” |
含垢忍耻 | 宋·胡铨《上高宗封事》:“陛下尚不觉悟,竭民膏血而不恤,忘国大雠而不报,含垢忍耻,举天下而臣之,甘心焉。” |
一蹴可几 | 梁启超《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》第四章第二节:“天下事非一蹴可几者。” |
矜奇立异 | 林纾《<慎宜轩文集>序》:“所著《慎宜轩文》若干篇,气专而寂,澹宕而有致,不矜奇立异,而言皆衷于名理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