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取其咎的成语故事


自取其咎

拼音zì qǔ qí jiù

基本解释自己遭受自己招来的罪过。

出处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:“此乃学生考究不精,自取其咎,非圣太子之过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自取其咎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自取其咎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博通经籍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马融传》:“初,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,不应聘,名重关西,融从其游学,博通经籍。恂奇融才,以女妻之。”
坐怀不乱 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56回:“人人都说他无行,其实水秀才原是坐怀不乱的。”
惹是生非 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:“安分守己,并不惹是生非。”
形而上学 毛泽东《矛盾论》:“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,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,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。”
见所未见 汉 扬雄《法言 渊骞》:“七十子之于仲尼也,日闻所不闻,见所不见,文章亦不足为矣。”
家鸡野雉 晋·何法盛《晋中兴书》第七卷:“在荆州与都下书云:‘小儿辈贱厌家鸡,爱野雉,皆进逸少书,须吾还,当比之。’”
耆儒硕德 唐·张九龄《论教皇太子状》:“必使耆儒硕德,为之师保。”
直朴无华 罗悴悬《文学源流》:“至于《易》著《文言》,词尚整饰,《书》垂《典》《诰》,尤多叶韵,群言之祖,排偶尤繁,匪曰直朴无华,遂称复古也。”
鹬蚌相危 北齐·魏收《为东魏檄梁文》:“鹬蚌相危,我乘其弊。”
白雪难和
笃定泰山 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:“那没问题,包在我身上,笃定泰山。”
矢如雨下 汉·班固《汉书·李陵传》:“陵在谷中,虏在山上,四面射,矢如雨下。”
罗织构陷 《后汉书·顺帝纪》:“王圣等惧有后祸,遂与丰京其构陷太子,太子坐废为济阴王。”
待机再举 穆欣《南线巡回·粤桂大围歼战》:“他曾妄想……保住残部待机再举。”
神惊鬼怕 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21回:“那士信足智多谋,熟于兵法,人号为‘小张飞’,使有一条铁鞭,神惊鬼怕。”
相形见绌 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:“见娄朴,同窗共砚,今日相形见绌。难说心中不鼓动么?”
逞工衒巧
争前恐后 蔡东藩《南北史演义》第五十五回:“欢乃麾兵直进,大众争前恐后,一涌而上,无复行列。”
顺过饰非 《宋史·律历志》:“忠辅于《易》粗窥大衍之旨,创立日法,撰演新历,不敢以言者,诚惧太史顺过饰非。”
抱柱之信 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梁柱而死。”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信如尾生,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柱而死。”唐·李白《长干行》诗:“常存抱柱信,岂上望夫台。”
暮爨朝舂 金·元好问《后平湖曲》:“楼上墙头无一物,暮爨朝舂一生足。”
奔车朽索 唐·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载舟覆舟,所宜深慎,奔车朽索,其可忽乎?”
丰姿绰约 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七回:“一回头时,却见那轿子里坐着个十四五岁的不长不短、不肥不瘦的女郎,面如瓜子,脸若桃花,两条欲蹙不蹙的蛾眉,一双似开非开的凤眼,似曾相识,莫道无情,正是说不尽的体态风流,丰姿绰约。”
食少事繁 《晋书·宣帝纪》:“先是,亮(诸葛亮)使至,帝问曰:‘诸葛公起居何如?食可几(许)米?’对曰:‘三四升。’次问政事,曰:‘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。’”
意切言尽 唐·刘禹锡《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》:“初述感恩陈力之大义,中及朝廷刑政之或阙,意切言尽,神识不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