绝口不提的成语故事

拼音jué kǒu bù tí
基本解释绝口:始终不开口;提:举出。指闭口不说话
出处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48回:“见了抚台,绝口不提一字,免得抚台心上生疑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绝口不提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绝口不提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稳操胜算 | 《管子·明法解》:“故明操必胜之数,以治必用之民。” |
贯彻始终 |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34回:“对于内学相宗各法门,尤能贯彻始终。” |
草庐三顾 | 三国 蜀 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。” |
有心人 | 清·荑荻散人《玉娇梨》第15回:“我看卢兄有心人,或别有深意亦未可知。” |
善男信女 | 清 钱泳《履园丛话 臆论 拒客》:“释道寺院,有客堂,有主客师,使四方游人,善男信女,咸可小憩,有来礼佛者,有来布施者,从不拒客之礼。” |
非战之罪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然今卒困于此,此天之亡我,非战之罪也。” |
独臂将军 | 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:“从整个革命战争的观点看来,和主力红军是互为左右手,只有主力红军而无人民的游击战争,就像一个独臂将军。” |
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 | 汉 刘向《说苑 正谏》:“园中有树,其上有蝉,蝉高居悲鸣饮露,不知螳螂在其后也;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,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。” |
宵狐之腋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吾闻千羊之皮,不如一狐之腋。” |
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 | 《敦煌变文集·伍子胥变文》:“吴国贤臣伍子胥,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文经武律,以立其身。” |
绵绵不息 | 巴金《无题集·做一个战士》:“我激荡在这绵绵不息、滂沱四方的生命洪流中。” |
三十六着,走为上着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娘道:‘我儿,三十六着,走为上着,只恐没处走。’” |
鹅王择乳 | 水乳同置一器,鹅王仅饮乳汁而留其水。事见《祖庭事苑》卷五。清·钱谦益《与素华禅师书》:“《宗镜》删订,非鹅王择乳不能具此心眼。” |
公报私仇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:“今日又将我家人收留谋死了他,正好公报私仇,却饶不得!” |
饮冰茹蘖 | 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槐西杂志三》:“节妇非素有定志,必不能饮冰茹檗数十年。” |
整齐划一 | 毛泽东《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》:“纪律方面,提高到整齐划一令行禁止的程度,消灭自由和散漫的现象。” |
无功而返 | 毛泽东《井冈山的斗争》:“攸县、安仁均须越过茶陵,派人去过,无功而返。” |
青红皂白 |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6卷:“州官得过了贿赂,那管青红皂白,竟断道:‘夏家欠林家二千两。’” |
进退惟咎 | 唐·道宣《统论前议优劣并赞》:“披沥丹款,未纡黄道,进退惟咎,投措靡由。” |
不刊之说 | 宋 吴曾《能改斋漫录 议论》:“故中兴难于创业,是谓不刊之说”。 |
犬马之决 | 《汉书·息夫躬传》:“其有犬马之决者,仰药而伏刃。” |
一模二样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五:“又或有将金银珠宝首饰来解的,他看得金子有十分成数,便一模二样,暗地里打造来换了。” |
金汤之固 | 明·张岱《龙山文帝祠募疏》:“右并城隍,赖有金汤之固。” |
并容遍覆 | 宋·曾巩《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》:“真宗皇帝继统遵业,以涵煦生养,蕃育齐民;以并容遍覆,扰服异类。” |
临难不慑 | 明·屠隆《彩毫记·预识汾阳》:“看这绑缚汉子,伟干长躯,丰神轩举,临难不慑,必是人豪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