涣汗大号的成语故事


涣汗大号

拼音huàn hàn dà hào

基本解释①谓帝王号令,如人之汗,一出不复收。②谓帝王发布号令。

出处《易·涣》:“九五,涣汗其大号。”孔颖达疏:“人遇险厄惊怖而劳,则汗从体出,故以汗喻险厄也。九五处尊履正,在号令之中,能行号令以散险厄者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涣汗大号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涣汗大号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翻来覆去 宋 朱熹《朱子全书》:“横说也如此,竖说也如此,翻来覆去,说都如此。”
进退出处 唐 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:“进退出处,何往而不自得哉?”
散兵游勇 毛泽东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》:“为着确保城乡治安、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,一切散兵游勇,均应向当地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投诚报到。”
直上直下 《朱子全书》卷四:“凡事都分做两边,是底放一边,非底放一边。是底是天理,非底是人欲。是即守而勿失,非即去而不留:此治一身之法也。治一家则分别一家之是非,治一邑则分别一邑之邪正,推而一州一路以至天下,莫不皆然:此直上直下之道。”
倚势凌人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回:“吾姓关,名羽,字长生,后改云长,河东解良人也。因本处势豪,倚势凌人,被吾杀了;逃难江湖,五六年矣。”
休戚相关 宋 陈亮《送陈给事去国启》:“眷此设心,无非体国;然用舍之际,休戚相关。”
尽多尽少 洪深《香稻米》第三幕:“黄二官:‘我是尽多尽少还你的。’”
愁颜赧色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0回:“宋江、卢俊义出内,卸了公服檏头,上马回营,面有愁颜赧色。”
枯树逢春 《景德传灯录·唐州大乘山和尚》:“问:‘枯树逢春时如何?’师曰:‘世间希有。’”
马齿徒增 《穀梁传 僖公二年》:“璧则犹是也,而马齿加长矣。”
死日生年 唐·魏征《十渐不克终疏》:“冀千虑一得,衮职有补,则死日生年,甘从斧钺。”
东扯葫芦西扯瓢 柯蓝《浏河十八弯》:“你少东扯葫芦西扯瓢,抗旱就抗旱,怎么又发癫,想起去查账了。”
上不得台盘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胡老爹上不得台盘,只好在厨房里或女儿房里帮着量白布、称肉,乱窜。”
调唇弄舌 《醒世恒言·李汧公穷邸遇侠客》:“况在私衙中,料中外人来往,恣意调唇弄舌。”
绵延起伏 朱自清《<燕知草>序》:“加上绵延起伏的群山,错落隐现的胜迹,足够教你流连忘反。”
誓死不贰 《宋书·邓琬传》:“宜速处分,为一战之资,当停据盆城,誓死不贰。”
丝发之功 汉·蔡伯喈《上汉书十志疏》:“父子一门,兼爱恩宠,不能输写心力,以效丝发之功。”
毛发倒竖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0回:“腾读毕,毛发倒竖,咬牙嚼舌,满口流血。”
猬结蚁聚 南朝·梁·任昉《奏弹曹景宗》:“故使猬结蚁聚,水草有依。”
不同戴天 《公羊传 庄公四年》“讳与仇狩也”汉何休注:“《礼》,父母之仇,不同戴天。”
狼嗥狗叫
官样词章 宋·李昂英《示几用许广文韵》:“官样词章惟典雅,心腔理义要深几。”
隐迹潜踪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22回:“见是行者落下云来,却又收了宝杖,一头淬下水,隐迹潜踪,渺然不见。”
张眼露睛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八回:“这晁大哥可是听着人张眼露睛的没要紧!”
言之有故 清·魏源《默觚下·治篇六》:“其言之有故,其持之成理,上傅会乎经义,使人主中其腊毒而不自知,君子所深恶也。”